《绿茶集团(06831.HK)研究报告 -广发证券》PDF下载(免费)

餐饮报告5小时前更新 餐小盒
4 0 0

已购买

订单号:免费
annex绿茶集团-港股公司研究报告.pdf
提取码:mhNx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公司概况
品牌起源与发展:绿茶集团前身为2004年创立的绿茶青年旅社,2008年在杭州开设第一家餐厅,凭借融合菜和高性价比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17年合众集团战略入股后,公司进入加速扩张期,截至2025年4月28日,已在中国内地开设493家门店,覆盖27个省市,并在香港开设4家门店。
股权结构:创始人王勤松和路长梅夫妇通过家族信托等方式合计持有约54.3%的股份,为实控人;合众集团旗下基金持有15.8%的股份;另有5.0%的股份由受限制股份单位代名人持有,公众股东持股25%。
管理层:管理层经验丰富,创始人王勤松担任CEO及董事长,其他董事及高管大多在公司发展早期加入,具备多元化的专业经验和互补的专业知识。

业务特点
产品定位:绿茶集团定位为高性价比的休闲中餐品牌,菜品拒绝预制菜,人均消费在5070元,头牌菜价格普遍在40元左右。菜品融合了全国各地的口味,既有全国性菜品,也有区域性菜品,SKU丰富,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就餐环境:门店装修精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自然景观,为顾客提供舒适的用餐体验。其装修风格独具匠心,既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又能灵活适应不同场地,且定期更新设计模板以适应时代和消费者偏好。
外卖业务:2024年起战略性发力外卖业务,外卖收入同比提升40%至7.2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18.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市场表现
门店扩张:采用全直营模式,早期以大型餐厅为主,近年来小型餐厅(面积300350平米)成为拓店主力。20212024年分别净增餐厅56/40/84/105家,闭店率低于5%。公司计划20252027年分别新开150/200/213家门店,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经营数据:2024年,绿茶餐厅翻台率为3.0次/天,人均消费56.2元,同店销售下滑10.3%,但优于大多数同业。预计随着大环境企稳、基数走低及外卖放量,2025年同店销售有望逐步修复。
财务表现:2024年营业收入38.4亿元,归母净利润3.5亿元,20212024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7%和45.4%。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归母净利率和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9.1%和9.4%。

行业分析
市场规模:中国餐饮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20202024年市场规模由3.95万亿元增至5.57万亿元,预计20242029年将以7.1%的年复合增速继续增长。中式餐厅占主导地位,休闲中式餐厅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02024年CAGR为11.1%,预计20242029年CAGR为9.1%。
竞争格局:中国餐饮市场高度分散,集中度较低。2024年中国餐饮百强市场份额约10%,中式餐厅市场CR3约1.8%,休闲中式餐厅市场CR5约3.9%。市场竞争激烈,进入门槛低,但规模化扩张难度大。
连锁化趋势: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对标海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4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为23.3%,而美国、日本分别为59.2%和52.3%。下沉市场连锁化发展潜力更大,将成为连锁餐企的必争之地。

竞争优势
产品优势:高性价比的菜品、丰富的SKU选择以及独特的融合菜定位,使其能够适应广泛的消费群体。菜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每年更新约20%菜品,保持产品创新。
管理优势:公司采用“总部区域分部餐厅”的组织架构,兼顾统一性与灵活性。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供应、餐厅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数字化,管理效率持续优化。
门店优势:加速拓店,重点向二三线城市渗透,预计拓店目标完成的确定性较高。小型餐厅单店资本开支更低,运营效率更高,选址点位更灵活,有助于快速扩张。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5亿元、57.1亿元和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亿元、6.1亿元和7.7亿元,同比增长36.2%、26.9%和26.5%。
估值分析:选取小菜园、九毛九和海底捞作为可比公司,当前市值分别对应2025年16倍、22倍和15倍PE。考虑到绿茶集团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拓店驱动业绩成长的确定性较高,且有单店优化、经营效率提升的逻辑,给予2025年14倍PE,对应合理价值10.87港元/股,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若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消费力下降,将影响公司业绩。
门店扩张及管理优化不及预期:门店扩张和管理优化是公司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若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餐饮行业竞争激烈,若公司无法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实现创新,市占率可能下滑。
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红线,若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将面临处罚和品牌信任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