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烹饪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推重,种类繁多的烹饪原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因而烹饪原料数量众多,用到的有万种以上,常用的也在3000种左右。这么多的烹饪原料,经过精湛的中国烹调技法的艺术加工,变成难以数计的美馔佳肴,风味杂陈,美不胜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味觉的艺术享受。不止如此,中国烹饪原料又是经过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通过实验、实践、筛选、优选所取得的成果。除掉美味的优选,还有养生的优选。经过优选积累的原料,都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通过烹调工艺的科学处理,充分发挥了原料中维护健康的积极作用,加上符合健康需求的以植物性原料为主体的膳食结构,与主食、副食分开的膳食制度,使中国烹饪成为世界上最利于人类健康生存的烹饪。这不止构成为中国璀璨的烹饪文化,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注视与欣羡!西方的营养学界和医学界有识之士已经呼吁:“为了健康,请拿起筷子。”
这其中,烹饪原料之功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如此,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烹饪原料的典籍。尽管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已达3000余年,历代均有关于烹饪原料的赞美文字(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关于“肉之美者……”之类),有关资料却更多地收载在历代药物学著作即本草等书中。编者从事烹饪原料研究已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久有编撰一部中国烹饪原料工具书的计划。今天,通过青岛出版社的“中华饮食文库”,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中国烹饪原料大典》分上、下两卷。上卷收主配料的天然性原料部分,包括动物性主配料和植物性主配料两大类群;下卷收主配料的加工性原料部分以及调味料、佐助料。所列条目标题不足3000条,因为有些条并非专指1种,而是包括两种、3种乃至10余种。如“石斑鱼”条,实际收有20多种鱼类。因此,全书所收原料远在3000种以上。虽然,常用原料的检索已经绰有余裕,仍可能有些可以收入的原料被遗漏了,以后有机会再予以增补。不过,按照中国古代的观点,这是难以穷尽的。唐代段成式就曾在《酉阳杂俎》中说过:“物无不堪食,惟在火候,善均五味。”事实也是这样,即如野菜,决不是几百种的问题。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本书中收有一些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原料。有些且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绝对不许染指,否则即触犯了国家法令。收载这些原料,绝非提倡食用它们,而只是说明历史上它们曾经被食用过以及烹调加工的方法;也应该承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们有被食用的可能;特别是在繁殖、饲养业日益发展的时代,有些动物已被驯化、繁育,重新恢复了可供食用的条件,果子狸等便是一个例子。当然,野生者仍属国家保护范畴,不可猎捕。
编撰本书时,查阅的资料浩瀚而难以计数,因此,尽可能于文中交代出处,不再一一列举参考书目。如在编写淡水水产条目时,即参考、引用了由陈光新、陈炜、汪建国、贺习耀编著的《中华淡水鱼鲜谱》(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1月版)一书的部分资料。对凡曾被引用书刊的编著者均致以衷心谢意。
如此资料翔实、全面系统的烹饪原料大型工具书的编撰在中国烹饪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在填补中国烹饪学上一个不应该存在,却一直存在的空白,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加之独力编撰如此宏篇巨制,对编者来说也是第一次,虽然从收集资料算起长达40年的光阴,最后的编撰也费时6年之久,由于能力与水平局限,未能察觉的错误与疏漏肯定会有的,恳请亲爱的读者不吝批评、指教,以便将来修订、补充。
编者
1997年10月19日于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