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源

序 风情万种的美味关键
小时候,我是家中备受宠爱的老小,母亲白天会将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在厨房里面忙上忙下制作包子、珍珠丸子等点心。父亲下班回到家,会牵着我的手,到玩具店买些锅碗瓢盆的过家家玩具。偶尔我会带些水果、点心与玩伴到附近野餐,或是跟哥哥、邻居们到空地上烤地瓜,也喜欢跟着姐姐在厨房做拔丝地瓜和面点。
厨房似乎串联起了我所有的童年记忆,连带让我对于放置在厨房里的东西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如厨具用品、锅碗瓢盆、小家电、水果蔬菜和油醋盐等调味料。
后来到美国读书,课后最大的兴趣就是到超市或农贸市场逛逛食材、农产品、调味料摊位。我的室友有印度人、日本人、阿拉伯人和我国四川人,与他们一起烹调的经历让我认识了世界各地的食材与料理,大大开拓了视野。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同学利用姜黄与香兰叶焖煮了香味扑鼻的姜黄香料饭;日本室友则喜爱在烹煮米饭时,加入少许酱油和各种菇类;来自意大利、移民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好友常煮意式家常肉酱面;法国、越南混血的朋友热心招待法越两国料理;另一位美国新奥尔良的朋友擅长利用各种香料做香料炖饭、烤鸡等,都让我至今难忘。
之后陆续居住过美国东西岸、日本、巴黎、伦敦、俄罗斯、东欧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喜爱烹饪的我得以尽情学习各国美食文化。
饮食是各民族形成族群认同的重要依据,但不可否认“调味料”才是成就美食的关键,使人们在各自体会生活轨迹时,找到另一种特殊的表达意境与呈现方式。
着手写书时,本着对食材、调味料的喜爱,采访搜集汇总了各类完整的调味料,也惊艳于中国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与汉字的有趣一面。例如“醋如何发酵形成、酿酱酿酒时用什么容器、盐巴如何取得、糖的部首为何是米部等”,这些答案与详细解说全都隐身在汉字的字形里面。
这本调味料书籍的诞生要感谢好多人:我的家人、出版社主编、摄影师。还要感谢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无私地提供了许多专业的珍贵资料与意见,谢谢你们丰富了这本书的内容。
调味料之于料理,就像香水之于女人、手表之于男人!平淡的女人能因为香水而风情万种、平凡的男人借由手表展现自我,而普通的食材则因为调味料变得诱人,呈现出一国的饮食文化。
真正的调味料简单、天然、符合自然规律,而非化学合成的、危害身体的可怕添加物。希望消费者能更加了解这些我们每天都必须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祝福大家!
——罗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