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本报告由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蚂蚁集团研究院和网商银行联合发布,旨在通过季度调研了解中国小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为政策制定者、学术界和市场主体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基本情况
• 调查时间: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23日。
• 样本来源:通过支付宝线上调研平台,对活跃小微经营者发放问卷,回收有效答卷8007份。
• 样本特征:样本覆盖不同地区和行业,其中个体户占93%,公司制企业占7%;服务业占比83%,制造业和建筑业占9%,农林牧渔业占8%。
三、主要发现
(一)经营状况
• 营业收入:四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营业收入为14.5万元,环比增长6.5%,但同比下降1.5%。其中,未注册个体户同比下降14.0%,注册个体户和公司制企业分别同比增长5.1%和3.8%。
• 盈利能力:净利润率均值为5.1%,环比增长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不过,公司制企业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 现金流:现金流可维持时间平均为3个月,与上季度持平,但同比增加0.2个月,显示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
(二)经营压力
•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疲软是小微经营者面临的最大痛点,反映该问题的受访者占比从51.3%上升至52.1%,且成本压力也保持高位。
• 成本压力:经营成本压力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3和1.7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近10个百分点(从40.5%至50.2%),租金成本仍是主要压力来源。
• 降本增效:67.9%的小微经营者采取了降本增效措施,如减少人员雇佣、降低房租成本、减少营销成本等。
(三)融资情况
• 融资需求:融资需求稳定,主要用途仍为满足日常运营资金需求(占比49.6%),但用于偿还债务和开发新产品的需求有所上升。
• 融资渠道:传统银行经营性借款占比持续上升,四季度达到20.0%,是小微经营者的第一大融资来源。线上渠道和亲朋好友借款的占比也有所上升。
• 融资成本: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平均金额为35.5万元,环比下降4.4万元,且融资成本上升。线下融资主要来自国有大行,占比59.8%。
(四)数字化转型
• 线上销售:有线上销售的小微经营者占比达到53.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线上线下同时经营的占比为34.4%,达到两年来最高点。
• 信息系统使用:74.3%的小微经营者采用电子信息系统,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7个百分点。
• 平台选择:淘宝、微信、美团和抖音等平台使用率较高,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使用比例有所上升,天猫和京东等传统平台也有所恢复。
(五)政策与营商环境
• 政策覆盖:扶持政策覆盖率达到51.2%,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支持、金融支持和成本减免政策的覆盖率提升明显。
• 政策诉求:小微经营者对成本减免的需求最为强烈(占比50.6%),金融支持需求占比39.0%,但需求程度呈下降趋势。
• 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满意度有所上升,51.4%的小微经营者对本地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但“监管与执法不公平公正”仍是主要问题。
(六)应收账款与宏观预期
• 应收账款:72.9%的小微经营者有应收账款,较上季度提升3.7个百分点,平均金额为9.7万元,约为平均营业收入的66.9%。
• 宏观预期:小微经营者对产品/服务价格、员工工资、原材料价格的预期持续下降,对未来12个月CPI的预期为-0.5%,显示出一定的通缩预期。
(七)信心指数
• 总体信心:小微经营者对2025年一季度的信心指数为48.9%,较政策出台时下降2.1个百分点,回落至悲观区间。
• 分项信心:市场需求和营业收入信心指数分别下降5个和3.6个百分点,运营成本信心指数基本稳定。
• 分类型信心:公司制企业信心指数略高于荣枯线(50.7%),而未注册个体户和注册个体户的信心指数分别为48.2%和49.3%。
四、总结与建议
报告指出,尽管小微经营者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市场需求不足和成本压力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小微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较为悲观,信心指数回落明显。报告建议:
• 政策层面应加大对日常服务消费的刺激力度,改善小微经营状况,提振其预期。
• 出台更多实质性政策,从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市场拓展引导等多维度精准发力,解决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难题。
• 稳定就业市场,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消费信心,降低小微经营者经营者经营的不确定性。
报告强调,扭转并提振小微经营者的低迷预期是当务之急,这对于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