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是一个烹饪王国,其丰富多采的烹饪文化不仅表现在渊源流长的烹饪技术、品种繁多的菜肴,还表现在历代的烹饪著述(食帐、食单、茶经、酒谱等)和涉及烹饪的经、史、医书、农书、文学作品、出土文物等诸多方面。其中与饮食生活有关的诗文不仅内容丰富,数量也非常可观,它们构织出一幅幅生动的饮食生活画卷,既是中国烹饪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又是了解、研究中国烹饪文化的宝贵财富。为了继承、弘扬中国传统烹饪文化,我们将这类诗文搜集整理成《中国饮食诗文大典》。
说中国历代饮食诗文的内容丰富,是指这类诗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历代的饮食生活,它包括菜肴、饭粥、面点、饼饵、果品、饮料(主要为茶酒)、食物原料、调味料、烹饪器具、饮食理论、饮食习俗、饮食业状况、烹饪技法、饮食制作者、美食家、筵宴及餐馆等。如果将这些诗文分门别类汇编起来,就可以成为一部比较系统的别开生面的中国饮食史,也许在一些问题上不可能有纯学术意义上的饮食史那么详尽缜密,但却更生动、形象、直观,更能丰富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体悟。
说中国饮食诗文的数量非常可观,是指各个时代的诗文中都有大量的关于饮食生活的作品。我们这里收集的比较完整的就有1500余篇,而且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我们编写《中国饮食诗文大典》的指导思想是在精选的前提下尽量收齐,提示、注释简明,但力求准确。具体编选、写作体例见本书凡例。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此书的编写工作,我们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由叶舟同志承担;唐诗由杜莉、卫孟伯、廖航同志承担;宋诗由杜莉同志承担;元明诗由陈静同志承担;清诗由高海薇同志承担;先秦至唐代文由秦伏男同志承担;宋元明清文由杜莉、秦永阳同志承担;其中对于饮食文化有重要贡献的苏轼、陆游的诗文及袁枚《厨者王小余传》由熊四智、熊军同志承担;最后由杜莉、秦伏男初审,熊四智终审定稿。
中国古代文学本以诗文为主,其数量用“汗牛充栋”也不足以形容其多,这无形中为我们编写《中国饮食诗文大典》增加了难度。在主编熊四智、副主编杜莉、秦伏男的具体策划下,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年,终于编成了此书。其间,曾得到萧帆先生的关心和青岛出版社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我们的学力及资料的限制,书中的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3年5月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