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由由凯度与小红书联合发布
香水市场的概览、用户触媒行为、五大人群洞察、六大趋势以及空间香氛概览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香水品牌提供创新灵感和市场洞察。
一、香水市场概览及用户触媒行为
✔️香氛增长正当时:香水香氛市场规模预计将以每年 20% 的速度持续增长,行业处于拉新获客窗口期,做好第一支香成为获客关键。
✔️线上触媒成主流:消费者通过线上触媒了解香水香氛信息的比例超过一半,多数消费者的第一支香水是主动购买的,小红书是购买第一支香决策链路中最重要的线上触媒。
✔️众多香氛品牌入局赛道:国际和新消费品牌在小红书上热度较高,香水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介质,礼赠获客拉新是关键。
✔️香水用户偏年轻,消费力高:香水用户年龄在 30 岁以下占 50%,平均月支出 7723 元,香水月花费 205 元,同时使用 3 – 4 种香氛产品,对香水品牌颇为了解。
✔️男性群体占比升高,更加年轻化,低线级城市覆盖更广:香水香氛兴趣人群超过 6500 万,男性群体占比升高,更加年轻化,低线级城市覆盖更广。
二、香水香氛五大人群洞察
✔️品质配香男:偏向 18 – 22 岁、40 岁 + 男士,中等消费力水平,香水是美妆花费里最重要的一项开支,配香更多出于社交场合展现自身形象的考虑。
✔️精致奢香派:多为 30 – 45 岁高收入高消费女性,香水是装扮自己的必要支出和生活乐趣之一,是品味和地位的体现,也是搭配妆容服饰的重要一环。
✔️资深品香家:偏向 26 – 35 岁女性,有最高收入和高消费力,穿香经验丰富,最能享受香水带来的愉悦感,将香水穿成习惯,能够慧眼识香,敢于尝试小众香水。
✔️新香尝鲜族:18 – 25 岁消费力偏低,但愿意在香水上投资,对新品牌态度开放,喜欢追求小众品牌带来的新奇体验,把香水穿出特立独行的姿态,是新中式调的主推者。
✔️低调寻香人:大多 18 – 30 岁,中低收入,消费力中等,在稳定香水偏好之前,更倾向于维持神秘感,青睐价格亲民的非主流品牌,小规格或 Q 香有利于试香。
三、香水香氛六大趋势
✔️闻香识人 气味名片:参加聚会是人们穿香的最大使用场景,香水成为表达自我、脱颖而出的身份标识,用户搜索用香场景从四季到日常,节日、约会、通勤成为热门场景。
✔️芳香松弛 情绪悦己:除社交以外,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穿香带来的愉悦感,情绪疗愈成为穿香的兴起需求,小红书用户关注「感觉」,从功能到情绪利益,放松与愉悦是香水新追求。
✔️配香成妆 时尚单品:当穿香成为时尚,香水丰富并深化了 “妆容” 的定义,与衣装、容妆相得益彰,“一人多香”、“以香配妆” 的理念深入人心,小红书上香水成为「自我表达」完成度的氛围担当,风格化与「人」感相互共鸣。
✔️取之自然 浑然天成:香料天然是人们选择香水时除香调 / 香型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近 1/4 的香水用户希望成分对环境友好,天然香料也被认为更能满足情绪疗愈的需求,小红书上用户从自然取香,以自然品香,身体用品更加关注成分自然安全。
✔️文化认同 东方意蕴:新中式调成为香水用户偏爱的香型之一,其清幽、淡雅、内敛的特征契合主流风格,成为新宠,小红书上见证东方香调兴起,中式元素高增长,新消费品牌以传统元素加强视觉锚点。
✔️百变自我 常新常变:年轻人追求新鲜,喜欢换不同的香型来满足百变多重的香味诉求;10 毫升以下的 Q 香轻便小巧,试错成本低,成为选香、试香、补香、购香升级的最佳选择,未来 30mL 以下的香水将更加流行,10mL 及以下的小香 / Q 香在未来更具溢价空间。香水用户追求新鲜,换香频繁,补香普遍,小规格香水因便携成为补香的首选。
四、空间香氛概览:
✔️空间香氛消费态度:香水用户同时喜欢用香氛布置房间,享受芬芳满屋的喜悦,在挑选空间香氛时更看重扩散力,注重香氛的悦己、怡神功能。
✔️空间香氛选择:目前空间香氛的产品形式多样,消费者对专业品牌的偏好不高,香水品牌有望通过拓展空间香氛增强品牌势能,车载香氛和室内香氛是消费者主要使用的类型。
✔️小众品类热度增长:香氛营造的独特氛围感带动情绪消费,小众品类如线香、香炉、香片等热度增长,相关搜索同比增长率和曝光同比增长率较高,氛围向需求上涨。
研究设计
✔️调研方法及样本量:线上调研,样本来自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年龄在 18 – 50 岁,包括男性和女性,调研人数 N = 800,问卷长度约 20mins。
✔️样本条件:按照城市级别和年龄分布进行抽样,男性和女性比例为 32%:68%,香水用户中最常用品牌商业香、沙龙香、国产品牌的比例为 58%:32%:10%。
✔️研究框架:包括香水香氛用户人群信息、香水香氛市场现有品牌渗透与使用情况、未来香水香氛需求趋势、香水香氛种草路径等。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