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预制菜下半场:寻找行业增长新动力》PDF下载

餐饮报告2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5 0 0

付费资源

《2025年预制菜下半场:寻找行业增长新动力》PDF下载
隐藏内容限时特惠
此内容已隐藏,请购买后查看!
3 10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报告由:库润数据发布

一、风口捕捉:政策规范与市场机遇并存

(一)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与标准,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框架。该通知界定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明确传统速冻面米食品、净菜、连锁餐饮中央厨房自产自供产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在监管层面,要求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加强生产许可审查与监督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产业发展层面,提出制定食品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与先进装备应用率,为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市场规模与企业数量双增长

政策规范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445亿元持续攀升,2023年达6972亿元,2024年突破9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逐步向万亿级别市场迈进。伴随市场规模增长,行业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2021年仅有186家,2023年增至4012家,2024年更是激增至10661家,市场参与主体快速扩容。

(三)行业痛点与消费者期望

高速发展背后,行业仍存在明显痛点,消费者对企业改进诉求强烈。2025年调研显示,62.9%的消费者认为“生产源头不透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较2024年的53.6%显著上升;27.1%的消费者反馈“分量不合适”,同样高于2024年的24.6%;此外,“配菜无法自由搭配”“营养搭配不合理”“菜品不够丰富”“口味单调”的消费者占比分别达38.3%、39.5%、43.7%、43.1%,均较2024年有所提升。这表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不断升级,企业需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以把握市场机遇。

二、卖点发掘:聚焦核心需求与产品组合

(一)便捷性是消费者核心购买动机

“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始终是驱动用户选择预制菜的首要因素,2025年有77.3%的消费者因此选择预制菜,虽较2024年的81.0%略有下降,但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次,“口味丰富、口感好”(66.3%)、“营养搭配、选择多”(59.2%)、“新规出台、食品安全有保障”(41.9%)、“价格便宜、节省成本”(33.5%)也是重要动机,其中“营养搭配”与“食品安全保障”的关注度较2024年分别提升4.8个和1.0个百分点,反映出消费者在便捷之外,对健康与安全的重视度持续上升。

(二)消费者购买频率显著提升

随着消费习惯逐渐养成,预制菜购买频率大幅增加。2025年消费者平均年购买次数从2024年的14.9次升至18.4次,高频购买群体占比扩大。其中,“每月购买1次(年12次)”的消费者占比33.8%(2024年为29.9%),“每月购买2-3次(年30次)”的占比28.9%(2024年为17.5%),“每周购买1次(年52次)”的占比9.6%(2024年为7.7%),而“每两三月购买1次”“每半年购买1次”等低频消费群体占比明显下降,行业消费粘性持续增强。

(三)热销食材与偏好口味形成产品矩阵

食材选择上,2024年“槽头肉”乱象曝光后,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关注度提升,牛肉跃居“最常购买预制菜食材”首位,占比35.5%;猪肉虽退居第二,但仍有30.6%的消费者选择;禽类(25.1%)、蔬菜类(23.1%)、蛋类(21.3%)紧随其后,虾类、鱼类、豆制品均占17%左右,食材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口味偏好上,消费者更倾向重口味风格,43.3%的用户最常食用麻辣风味预制菜,远超其他口味;咸鲜味(29.0%)、酸甜味(16.4%)、辛香味(10.0%)次之,清苦味需求最低(仅1.3%)。这种“热销食材+偏好口味”的组合天然形成产品矩阵,例如某品牌麻辣牛肉预制菜近期在电商平台销量登顶,印证了该组合的市场潜力。

三、心智占据:线上线下联动与信任构建

(一)线上渠道是心智占领核心阵地

短视频/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与电商平台是消费者获取预制菜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别有55.6%和51.4%的消费者通过这两类渠道了解产品;美食类网站/App(40.2%)、生活分享种草平台(如小红书,37.6%)、微信生态(公众号、朋友圈,34.0%)也是重要信息来源。带货直播(如东方甄选,29.3%)、泛娱乐视频平台(如B站,22.8%)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而传统电视广告(19.3%)、地铁/公交广告(16.6%)等线下传统广告渠道触达率较低,线上渠道已成为品牌传递信息、占领用户心智的关键。

(二)线下包装与视觉设计影响购买决策

线下场景中,40.0%的消费者会关注货架商品及产品包装信息,包装的视觉吸引力与信息传达能力直接影响购买意愿。库润数据“虚拟货架测试技术”显示,优化后的新包装在“可见度”(45% vs 25%)、“拿起率”(13% vs 10%)、“购买率”(6% vs 4%)上均显著优于现有包装,且该技术执行成本仅为传统线下测试的30%,项目周期可控制在1个月内(传统测试需2-3个月),能帮助品牌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优化包装设计,提升线下竞争力。

(三)安全与便捷是心智沟通核心

营销沟通中,需重点打消消费者顾虑。调研显示,“预制菜频频爆雷”(62.1%)是消费者最大顾虑,其次是“售后无保障”(50.5%)、“重油重盐有添加剂”(45.3%)、“价格贵口感差”(35.8%)。因此,品牌需着重强调食品安全保障(如供应链溯源、无添加剂),甚至可通过缩短保鲜期突出“添加剂更少”的特性;同时,传递“烹饪难度低”“方便省时”“口味丰富”等效用价值(76.8%消费者关注口味丰富,65.9%关注烹饪难度低,63.1%关注方便快捷),构建“安全+便捷+美味”的品牌心智,增强消费者信任。

四、渠道机遇:线上下融合与下沉市场突破

(一)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

综合电商平台仍是预制菜接触消费者的核心渠道,2025年占比59%(2024年为58%),保持稳定主导地位;同时,线下渠道占比持续上升,2025年餐饮店(30% vs 2024年25%)、便利店(26% vs 2024年17%)、综合连锁超市(53% vs 2024年45%)、仓储大卖场(32% vs 2024年18%)等渠道渗透率均有明显提升。线下门店不仅能增强品牌曝光、降低物流成本,还能通过近距离触达消费者抢占心智,线上线下融合成为行业渠道发展主流趋势。

(二)下沉市场与细分人群渠道偏好

从消费人群特征看,预制菜市场呈现“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向已婚已育群体延伸”的趋势。城市线级上,2025年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28.4%(2024年25.1%),三线城市占比47.4%(2024年27.5%),低线城市市场空间广阔;婚育状况上,已婚有孩群体占比77.2%(2024年64.4%),成为核心消费人群;年龄上,31-40岁消费者占比53.6%(2024年36.9%),是主力群体。

对应渠道偏好,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更青睐新兴社交电商(32.7%、31.6% vs 一线城市28.3%),31-40岁群体在中高端精品超市的购买比例较高(27.5%、26.5%),社区团购(三线城市19.3%)、便利店(二三线城市26%)等渠道在下沉市场也具备较大潜力。品牌可针对下沉市场聚焦社交电商,针对30岁+主力人群布局中高端精品超市,实现精准渠道覆盖。

五、总结:行业增长新动力核心方向

预制菜下半场,企业需围绕“政策合规、需求匹配、心智占领、渠道精准”四大方向寻找增长新动力。一是把握政策机遇,对标国家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解决生产源头透明、分量设计等消费者核心诉求,提升合规竞争力;二是聚焦核心卖点,以“便捷省时”为基础,结合“牛肉+麻辣”等热销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对便捷、美味的需求;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占领心智,线上依托短视频/电商平台传递信息,线下优化包装设计,通过“安全+便捷”的沟通核心打消消费者顾虑;四是推进渠道融合与下沉,巩固综合电商优势,发力线下门店,针对二三线下沉市场布局社交电商,针对31-40岁已婚有孩群体拓展中高端精品超市,实现全渠道精准覆盖,推动行业持续高质量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