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肥胖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肥胖率增长迅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持续至成年期,增加慢性病风险。本指南旨在通过食养方式,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肥胖定义与判定
肥胖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导致的体重过度增长。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分为:
• 原发性肥胖: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如高能量摄入、缺乏运动等。
• 继发性肥胖:由疾病引起,本指南不涉及。
肥胖判定依据:
• BMI判定:根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判定。
• 中心型肥胖:采用腰围或腰围身高比判定。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中医将肥胖归为“脂人”“膏人”等范畴,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常见分型包括:
• 胃热火郁证: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舌红苔黄。
• 痰湿内盛证:身体沉重、嗜食肥甘、舌淡胖、苔白腻。
• 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胸闷胁满、舌质暗、脉弦涩。
• 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白。
•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四肢不温、舌淡胖、苔薄白。
✔️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 食物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
• 控制总量: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能量摄入,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 增加蔬菜水果: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减少精白米面。
• 优质蛋白质:保证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中医辨证:根据儿童青少年体质和中医证型选择食物,如胃热火郁证可选择清热食物。
• 因时制宜:顺应四季变化,如春季早起运动,夏季避免贪凉,秋季少吃辛辣,冬季少食燥热食物。
• 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特点选择食物,如西北地区多食温阳食物,东南地区多食清淡食物。
(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 健康饮食行为: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定时定量进餐。
• 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午餐、晚餐能量分别占全天的25%~30%、35%~40%、30%~35%。
• 健康零食选择:优先选择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原味坚果。
• 减少含糖饮料:足量饮用白水,减少高糖饮料摄入。
(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 增加运动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长达到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 多样化运动: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如跳绳、游泳、球类运动等。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久坐行为,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 家庭支持:家长应提高营养健康素养,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
• 学校支持:设置营养教育课程,开足体育课,提供健康饮食环境。
• 社区支持:宣传肥胖防控知识,配备适宜运动场所。
(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 监测指标:定期监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
• 个体化方案: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体重管理方案。
附录
附录 1: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
• 食物选择要点:选择能量较低、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
• 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根据中医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如胃热火郁证可选择鲜芦根、淡竹叶等。
附录 2:常见食物交换表
提供谷薯杂豆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水产品类、坚果类、大豆及乳制品类的食物交换量,方便合理搭配。
附录 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根据不同地区饮食特点,提供东北、西北、中部、西南、东南地区的食谱示例,强调因地制宜。
附录 4: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方举例
提供不同证型的食养方,如芦根竹叶饮(胃热火郁证)、赤小豆薏苡仁粥(痰湿内盛证)等。
附录 5: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
提供2~5岁、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BMI判定标准和中心型肥胖的腰围判定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