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食到爱——序《食经》第六集
胡春冰
罗马人有《爱经》,特级校对兄有《食经》,这两种书都是我的“爱读书”,我相信也是大家的“必读书”。
食是最低的需要,也是最高的艺术,有史以来,人类就吃,吃到现在,熟能生巧,自然就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巧妙了。特别是中国人,吃占了文化上相当的位置,这适足以表征中国社会是比较文明而进步。用“食的艺术”来衡量文化水准,是万无一失的。所以《食经》应该是几万年来众民族的集体创作,而由特级校对兄集中其大成而执行写作的。
“食色性也”,虽然成了老生常谈,但其真义早已湮没不彰。一般的说法,只能指出是人类本能的要求,而没有把其间的连环性说出来。有人甚至于认为食色在性质上是对立的——食是争斗,爱是亲和,其实食色是两个齿轮,互相推动,互相增进,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母爱由哺乳起,家庭之道造端乎饮食;朋友之间,“饮酒越饮越厚,赌钱越赌越薄”,说明了食与友爱的必然关系,这些都是由食到爱的过程。
现在凡是会下厨房的太太,加上一个会吃会做的丈夫,那个婚姻一定很靠得住而且是历久弥坚的。双方有一方面对烹调有兴趣,那爱情也必然较为巩固。一个美国的家庭问题女专家说:“在驭夫术中,烹调最先也是最后的武器。因为男人是习惯的动物,你若是能够用几样菜式,一种口味使他安乐,你就可以羁縻他了。”这话似乎过激却不是没有至理。过去的旧人物,讲爱情多在家庭之外,现在的有教养的新人物,爱情生活多在家庭之中,就是因为女方懂了家政,而在食的艺术方面,有力量能够使丈夫成为习惯的缘故。
中国的烹调已逐渐成为国际的艺术。中国的大师傅若不是因为“移民的限制”,早已形成了伟大的“食的王国”。就是在这目前的状态之下,中国的烹调,还是不胫而走的。而《食经》的出版,也是伟大的动力之一。
我喜欢读《食经》,喜欢吃特级校对兄监制或导演的菜,因而想起《食经》与《大学》的修齐治平的道理中间的关系,“由食到爱”,将是《食经》最伟大的贡献。
癸巳腊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