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发展报告2025》PDF下载(免费)

餐饮报告2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5 0 0

已购买

订单号:免费
annex西餐发展报告2025.pdf
提取码:sY1G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报告由红餐大数据发布,结合桌面研究、调研数据及专家意见,从赛道概况、发展动向、品牌创新案例、痛点及未来展望等维度,全面剖析2025年中国西餐赛道发展现状,为从业者、投资人及消费者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西餐赛道整体呈稳中有增态势,但受消费观念转变、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增速放缓,同时在产品创新、本土化融合、市场布局等领域涌现新趋势与挑战。

一、西餐赛道概况

(一)西餐定义与细分类型

西餐源于欧美及大洋洲国家饮食文化,在我国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三大细分类型:一是西式正餐,涵盖法国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等,注重用餐礼仪;二是西式主题餐厅,以大单品为核心,如牛排餐厅、西班牙烤肉餐厅、美式小酒馆等;三是西式休闲餐厅,包括比萨餐厅、轻食沙拉餐厅、西式简餐餐厅等,产品丰富且适配多元用餐场景。

(二)市场规模与门店、企业数量

1. 市场规模增速趋缓:近年西餐赛道稳中有增,但增速受市场环境与消费观念影响下滑。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西餐市场规模792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23年下降2.6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达820亿元。

2. 门店数量稳定,企业数量下降:2023-2025年,全国西餐门店总数维持在9万家左右,2024年三季度达峰值9.5万家,2025年8月回落至9.1万家。企业数量持续减少,2020-2025年8月,西餐相关企业从6.59万家降至5.37万家,减少1.4万家。

(三)区域与城市分布特征

1. 区域分布:华东地区西餐门店数量最多,占比34.7%;华南、华中地区次之,占比分别为18.8%、12.8%;西南、华北地区占比超10%,西北、东北地区占比较低。

2. 门店密度: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密度高,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每万人拥有西餐厅超1家,位居全国前列。

3. 城市线级分布:二线及以上城市西餐门店占比超50%,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占比均超20%,一线、四线、五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分别为9.3%、15.4%、11.9%。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门店数居前,占比依次为3.1%、2.3%、2.0%、1.9%。

(四)消费与连锁化现状

1. 人均消费下滑:受消费者谨慎消费观念影响,西餐人均消费持续下降,2025年8月降至87元,同比降7.0%。细分品类中,法国菜降幅最大,从2024年8月305元降至263元,降幅13.8%;俄罗斯菜、意大利菜降幅超10%,牛排、比萨降幅分别为8.5%、6.8%。

2. 连锁化程度提升但规模有限:西餐连锁化进程加快,2024年连锁化率17.1%,较2022年提高1.8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达18%。2025年8月,门店数5家以上品牌占比从2023年42.3%升至42.7%,但近九成品牌门店数在10家及以下,仍以单店和中小规模品牌为主。

(五)市场分化特征

1. 高端市场遇冷:高端西餐生存空间收窄,2023-2025年8月,数十家高端西餐厅如Opera Bombana、Tiago Home Kitchen等闭店或降价,高端市场持续承压。

2. “漂亮饭”与大众化品牌崛起:兼具视觉与味觉体验的“漂亮饭”受捧,抖音“漂亮饭”话题播放量超18亿次,The boots泥靴、O’eat、Bco豆库等品牌开数十家门店并全国拓展。同时,平价大众化品牌发展强劲,萨莉亚、卢家妈妈、芝士农场·意式餐厅等2024年8月-2025年8月门店正向增长,且百家以上规模品牌人均消费多在100元以下,但多数连锁品牌以区域布局为主,如比格比萨自助深耕华北、卢家妈妈扎根广东。

二、西餐赛道发展动向

(一)产品创新加速,风味成核心维度

1. 上新频率与数量提升:2025年1-7月,必胜客推新品60余款,月均8.7款;萨莉亚、卢家妈妈等月均新品超5款。必胜客上新频率2.3次/月,萨莉亚、卡朋西餐等季度上新,卡朋西餐7月一次性上新20余款,萨莉亚春秋季各更新10余款。

2. 新品类型与功能:饮品甜点类新品占比最高(19.1%),其次是特色菜(17.5%)、牛排(13.9%)、意面(12.4%)。汉堡、三明治因单价亲民、饱腹感强,成引流利器,适配外卖、一人食、早餐等场景,如Wagas沃歌斯早餐推汉堡套餐,豪德亨推出儿童汉堡餐。

3. 多维度创新:食材上,升级品质(如M5和牛、黑松露)、引入本土时令食材(云南野生菌、小龙虾);烹饪技法上,改良传统技法或融入中餐、日料技法;风味上,挖掘全球特色(西班牙索弗里托、日式味噌)与中式风味(川香、云贵酸汤),并通过食材搭配与酱料实现风味融合。上游企业如味好美推出细分风味产品,助力品牌创新。

(二)本土化深化,中西融合成趋势

西餐品牌持续推进本土化,融合本土食材、香料与中式技法改良菜品,如王品牛排推出胡同杏仁麻酱肋眼牛排、bluefrog蓝蛙推劲辣小炒牛肉意面。同时拓展品类边界,在西式餐品基础上引入中式炒菜、港式点心、小火锅等,萨莉亚推蒜香黄油炒菜心、半秋山西餐厅推安格斯牛肋排云南酸汤锅。此外,品牌紧跟本土趋势,挖掘非遗与地域食材,探索烟火气美食,上游企业如味好美推出中西融合酱料并提供数字化烹饪方案。

(三)布局下沉市场,寻求增量空间

一线、新一线城市市场竞争激烈,品牌转向三线及以下城市与县域市场。卢家妈妈、诺丁牛排等品牌三线及以下门店占比超五成,2025年8月全国三线及以下西餐门店占比49.1%,较2024年底提2个百分点。必胜客推“Pizza Hut Wow乐享店”,精简面积与SKU,成本为标准店60%,人均30-40元,渗透下沉市场;夏日玛莉、芝士农场·意式餐厅等也聚焦下沉市场家庭、亲子场景。

(四)自助与美式慢烤热度上升

1. 自助模式走红:性价比需求推动自助模式发展,比格比萨自助2024年8月-2025年8月净增90余家,总门店超300家;豪客来、豪德亨牛排自助门店超200家、100家,必胜客多次推限时自助。自助模式分全自助(星级酒店西餐厅)、“品类+自助”(比格比萨)、套餐/限时自助(必胜客)三类。

2. 美式慢烤兴起:美式慢烤(低温长时间加热、重烟熏香气)受关注,北京、上海等城市涌现本垒美式烤肉、北焰牛排馆等品牌,部分西餐厅推相关产品,味好美推出适配调料与方案。此外,Bistro模式因氛围感受青睐,COMMUNE幻师门店超百家,米其林餐厅The Georg推Bistro菜单。

(五)注重场景体验,契合情绪需求

品牌通过门店装修还原原产地文化(欧式古典、意式田园等),如本垒美式烤肉打造“西部烤肉店”风格、DA VITTORIOSHANGHAI营造意式风情;部分餐厅提供分子料理表演、音乐演出等沉浸式体验。传播上,借私域、隐藏菜单、线下活动、跨界联名互动,如本垒美式烤肉2025年5月举办美式音乐日,复刻美国节日并邀乐队演出。

(六)供应链体系完善,上游赋能显著

西餐供应链日趋成熟,头部品牌整合上游资源降本增效,食材与调味料领域涌现代表企业。食材端,恒都农业、元盛食品供牛羊肉,雪川农业聚焦冷冻薯条;调味料端,味好美深耕30余年,设多地加工基地与研发中心,年产能超23万吨,提供香辛料、中西酱料等。味好美还构建风味预测体系,预判未来3-5年趋势,2025年预测全球主流风味为热带风情、焦香烟熏、“妙趣碰撞”,中国本土为非遗美食、地域风味、市井烟火,并通过共创机制助力品牌创新。

三、西餐赛道痛点与未来展望

(一)主要痛点

1. 增长动能不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大,近年中餐崛起,消费者对西餐“祛魅”,赛道增长动力减弱。

2. 市场竞争加剧:不仅面临内部品牌竞争,还受快餐、茶饮等赛道品牌通过副牌、推相关菜品蚕食份额,竞争压力加大。

3. 外卖适配难:除汉堡、比萨等快餐类产品,牛排、精致摆盘菜肴因特性难契合外卖场景,限制外卖市场拓展。

(二)未来展望

1. 性价比西餐有潜力:性价比消费成主流,人均100元以下大众化西餐与中低价位“漂亮饭”增长空间大,但需避免单纯低价,通过产品创新与供应链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解决同质化问题。

2. 下沉市场待深挖: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能力强、消费者对西餐兴趣高,但供给不足。品牌布局时需调研当地市场、消费需求与文化,实现本土化融入。

3. 中西融合持续深化:未来中西风味融合将更深入,品牌需善用本土食材与技法,深挖地域风味,捕捉市场动向,推出贴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4. 上下游协同加速创新:上游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洞察趋势并提供研发服务,品牌借助上游风味预判与解决方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推动赛道创新提速。

四、报告说明

本报告数据源于红餐大数据、桌面研究、行业访谈、红餐调研及其他合法渠道,统计周期为2020年1月-2025年8月。数据经抽样、调研、模型预测等方法分析,仅供参考,不保证精确性与完整性。报告版权归红餐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传递。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