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5》PDF下载

餐饮报告3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4 0 0

付费资源

《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5》PDF下载
隐藏内容限时特惠
此内容已隐藏,请购买后查看!
3 10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报告由红餐大数据发布,结合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桌面研究、调研数据及专家意见,从餐饮行业概貌、品牌总体概况、典型品类品牌表现等维度,剖析中国餐饮品牌发展现状,为从业者、投资人及消费者提供参考。报告显示,受经济环境与消费观念转变影响,餐饮行业呈现收入增速放缓、外卖市场扩张、人均消费下滑等特征,同时在产品创新、门店运营等领域涌现新趋势。

一、餐饮行业概况

(一)宏观经济与餐饮收入反差明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全国GDP达134.9万亿元,同比增速5.0%;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回升至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至5.0%。但餐饮行业表现疲弱,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6月、7月增速仅0.9%、1.1%。

(二)消费信心低迷,消费行为趋谨慎

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3年4月跌破90后持续低位,2025年6月仅87.9;住户存款规模年增速超10%,远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的50.0%降至31.3%,超半数消费者预期2025年餐饮支出下降或持平。同时,24.2%消费者减少商务宴请或团建,21.6%减少亲友聚会,超40%增加自炊频率。

(三)市场竞争激烈,连锁化加速

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门店超760万家,同比降1.9%;2025年1-8月餐饮企业注册量166万家,同比降11.4%,但存量达1603万家。细分赛道中,现制饮品、中式正餐门店数同比分别增5.7%、1.4%,小吃快餐、烘焙甜品等品类则下滑。连锁化进程加快,全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15%升至2024年23%,预计2025年达25%,小吃快餐品类连锁化率2024年较2023年提升4个百分点至29%。

(四)外卖市场扩张,格局生变

2024年全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超1.27万亿元,同比增6.2%,占餐饮收入22.8%。2025年京东入局、阿里推“淘宝闪购”,三大平台掀“补贴大战”,8月外卖日单量峰值破2亿单,较2024年翻倍,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4万亿元。现制饮品、小吃快餐、烘焙甜品外卖渗透率超30%,其中现制饮品超40%。平台格局从双雄争锋转向三足鼎立,2025年三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从一季度70.1%降至46.9%,阿里系从29.6%升至42.8%,京东外卖保持10%左右份额,各平台还探索卫星店、自营店等新模式。

(五)经营压力加剧,风险凸显

2025年餐饮行业迎“上市潮”,蜜雪冰城、古茗等企业登陆港交所,霸王茶姬赴纽交所,但2025年上半年27家上市餐饮企业中6家亏损,29.6%营收利润双降。同时,门店存续周期缩短,2023年从2015年2.1年缩至16.9个月,2024年开店不足两年商户退出线上经营占比64.3%,预计2025年平均存续周期降至15个月。此外,全国餐饮大盘人均消费2025年8月降至36.6元,同比降7.7%,现制饮品降幅最大,从2023年21.6元降至17.4元,降幅19.4%。

二、行业发展亮点

(一)产品创新加速,地域特色成重点

2025年1-7月,监测的五大品类330个品牌推新品5263款,平均每个品牌月均上新2.28款,4月、5月、7月新品超900款。创新维度深化,茶饮聚焦茶基底、奶基底,火锅拓展配菜与“火锅+”模式,西式快餐优化堡胚与风味。地域食材、风味成创新方向,火锅推出长寿乡马兰头、云南野生菌等配菜,茶饮采用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等茶基底,西式快餐推出贵州酸汤风味产品。

(二)“现炒现做”受热捧,烟火气覆盖全赛道

消费者对健康饮食与烟火气需求上升,“现炒现做”热度高。中式正餐地方小炒出圈,小吃快餐现炒快餐、现炒浇头粉面走俏,火锅烧烤鲜切食材、现炒锅底涌现,甜品饮品现做冰淇淋、现煮奶茶受青睐,烟火气覆盖全餐饮赛道。

(三)门店模型优化,降本增效成关键

人工、房租等成本上涨,企业探索新型门店模型,如小型店、卫星店、无人智慧餐厅等。一方面,通过多品类、全时段、多渠道运营提升营收,如海底捞、遇见小面覆盖多元场景;另一方面,轻量化运营降成本,必胜客、农耕记等简化菜单、缩减门店面积与人员配置。2025年8月餐饮服务员、厨师月薪较2023年12月分别降13.5%、17.6%,成本压力下优化模型更显重要。

(四)营销模式革新,短剧与UGC成新宠

短剧营销因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剧情吸引力强,成品牌新选择,截至2025年8月,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品牌推短剧20余部,安井食品、美团等也加入。UGC营销受青睐,海底捞开展“冰淇淋脑洞料理争霸赛”,麦当劳推出“带1把铲子领免费板烧”活动,增强用户互动与品牌粘性。

(五)数智化进阶,AI赋能产业升级

数智化渗透餐饮全产业链,百胜中国升级供应链与后厨系统,霸碗盖码饭等用智能炒菜机提效。AI技术融合加速,海底捞北京创新概念店引入AI机器人、智能打锅机,联合开发AI学习模块;星巴克用Deep Brew系统分析会员数据推荐产品、预测订单量,优化运营。

(六)中餐出海热,态度渐趋理性

2024年超30个中餐品牌海外开首店,如茉莉奶白、沪上阿姨、新荣记等。2025年品牌态度转向理性,除库迪咖啡、霸王茶姬等仍快速扩张,多数放慢开店速度,聚焦运营质量。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海外门店减160余家,海底捞仅净增4家,瑞幸海外门店未破百,呷哺呷哺关闭新加坡门店。

三、细分赛道表现

(一)中式正餐:湘菜领跑,小炒与山野系亮眼

2024-2025年8月中式正餐门店数约130万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破1.1万亿元。川菜、粤菜、江浙菜等门店数居前,湘菜增长快,2024年1月至2025年8月净增1.3万家达12万家,云贵菜、江西菜分别达4.5万、2.7万家。

江西小炒抖音话题播放量超38.6亿次,兰湘子门店超400家;山野系餐厅受捧,野果yeego等开数十家门店。连锁化率提升,2024年八大菜系连锁化率24%,较2023年增3个百分点,小菜园、廣顺興等品牌门店超500家。人均消费下滑并向60-80元倾斜,2025年8月全国中式正餐人均78元,较2023年底降11个百分点,本帮江浙菜、粤菜降幅超18%。

(二)火锅:整体下滑,细分品类逆势增长

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6175亿元,同比增5.6%,但2025年8月门店数降至46.2万家,较2024年底减6.7万家,人均消费降至76.7元,较2023年一季度降11.3%。

川渝火锅、北派火锅、粤式火锅门店数下降,小火锅、云贵火锅逆势增长,同比分别增6.0%、18.2%。山野火锅、小火锅表现突出,“旋转小火锅”“野生菌火锅”抖音播放量超23.8亿、8.8亿次,围辣小火锅门店超1000家,山缓缓火锅开百余家门店。56.5%火锅品牌门店规模下滑,许府牛、郭淑芬鲜切牛肉自助火锅等凭性价比与地域特色,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净增门店超100家。

(三)小吃快餐:规模增长,新锐品牌崛起

2024年小吃快餐市场规模10075亿元,同比增7.5%,2025年8月门店约350万家,预计2025年达1.08万亿元。特色小吃门店数同比增13.5%,西式快餐、卤味熟食等下降。

中式汉堡、薯条专门店、现炒快餐等细分赛道崛起,塔斯汀、Potato Corner、大米先生等成代表品牌。连锁化进程快,华莱士、肯德基等4个万店品牌,塔斯汀近万店规模。

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鸡柳大人净增2300余家,塔斯汀增2000余家,临榆炸鸡腿、花小小新疆炒米粉增超1000家,同时部分品牌因盈利压力收缩规模。

(四)现制饮品:茶饮调整,咖饮增速放缓

2024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2968亿元,同比增11.2%,2025年8月门店超95万家,同比增5.7%。茶饮进入调整期,门店约65万家波动,2024年市场规模增速8.2%,预计2025年进一步下降;咖饮从高速转平稳增长,2025年8月门店超28万家,同比增17.9%,但人均消费下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降至10%以下。外卖补贴加速茶饮洗牌,蜜雪冰城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净增1万余家,总门店超4.2万家,地方茶饮品牌如去茶山、洪都大拇指崛起并全国化布局。咖饮头部品牌扩张,瑞幸、库迪净增超6000家,库迪破万店,店中店模型受青睐,库迪、NOWWA挪瓦咖啡大量布局降本扩店。

(五)其他赛道:多元细分品类亮眼

自助烤肉赛道古鲁特烤肉自助、流浪泡泡·破破烂烂的烤肉店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净增超290家;Gelato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门店超880家;漂亮饭餐厅The boots泥靴、Bco豆库等开数十家;乡野土菜田小狗的饭店、烹湘·鲜炒湖南土菜凭特色食材与高性价比受欢迎,各细分品类展现活力。

四、行业发展趋势

(一)健康有序生态将成共识

餐饮行业“内卷”后果显现,价格战致人均消费下滑,外卖补贴挤压堂食空间,或引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相关部门、协会与从业者意识到问题,呼吁停止内卷与补贴,未来建立健康有序市场生态将成行业共识,推动行业回归科学发展。

(二)消费者主导“餐饮定义”

品牌、消费者、平台等对餐饮定义认知有差异,未来将在争议中求共识。但近年烟火气、地域特色、情绪价值相关品类与品牌受关注,表明“餐饮定义”评判权在消费者手中,品牌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精准把握需求动态。

(三)“渠道共创,竞合共赢”促可持续发展

市场竞争与消费升级下,“渠道共创,竞合共赢”成重要趋势。线上线下融合,整合资源建全渠道体系,夯实堂食并深耕私域;跨界合作拓展场景,通过联名、店中店实现资源互通;供应链协同深化,从“供货”转向“共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五、报告说明

本报告数据源于红餐大数据、桌面研究、行业访谈、红餐调研及其他合法数据,统计周期为2020年1月-2025年9月。数据经抽样采集、调研、模型预测等方法分析,仅供参考,不保证精确性与完整性。报告版权归红餐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传递。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