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现制饮品新品策略研究报告》PDF下载

餐饮报告2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8 0 0

付费资源

《2025年现制饮品新品策略研究报告》PDF下载
隐藏内容限时特惠
此内容已隐藏,请购买后查看!
3 10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报告由:红餐研究院发布

一、新品概况

2025年1至7月,现制饮品赛道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力与加速分化的竞争格局。期间,现制饮品样本品牌共推出1992款新品,涵盖茶饮、咖饮、餐食及零售等多个品类,品牌通过高频上新与差异化打法应对市场挑战。

从市场整体环境来看,现制饮品赛道虽保持增长态势,但面临诸多压力。截至2025年8月,茶饮、咖饮门店数均有不同程度同比增长,预计2025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有望达3190亿元。然而,品牌与门店数量激增导致产品研发路径趋同,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外卖平台“补贴、折扣、满减”为主的竞争让消费者选择更分散,品牌获客成本与忠诚度维系压力持续加大,新品创新成为突破同质化、吸引消费者的核心途径。

在样本选取上,研究涵盖76个代表性茶饮品牌与54个代表性咖饮品牌,覆盖头部连锁、区域强势及新锐品牌。其中107个品牌推出新品,茶饮品牌73个、咖饮品牌31个。具体新品数量分布为:茶饮品牌推出1305款新品,95.8%为现制饮品;咖饮品牌推出687款新品,76.9%为现制饮品,餐食与零售产品则作为补充,丰富品牌产品矩阵。

茶饮样本品牌整体保持月度上新节奏,月均上新次数1.2次、月均上新产品数2.6款,呈现“头部高频高量领跑,腰尾差异化跟进”格局。奈雪的茶、喜茶、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在频次与数量上表现突出,7分甜、KOI可宜等品牌月均新品数较多,1點點上新次数较高,腰部品牌则维持中频上新确保市场活跃度。

咖饮样本品牌上新更为密集,月均上新次数1.3次、月均上新产品数3.2款。星巴克、Peet’s Coffee皮爷咖啡、Manner Coffee、瑞幸咖啡等品牌表现亮眼,尤其星巴克,除现制饮品外,咖啡豆、生活周边等零售产品上新积极,月均上新产品数超12款,幸运咖、四叶咖等品牌也保持活跃上新节奏。

上新节奏上,茶饮品牌呈“波浪式”三段节奏,遵循“月初启动 – 月中爆点 – 月末收尾”规律,且倾向于每旬末尾推新形成高峰;咖饮品牌则偏向“前置式”集中发力,呈现“月初集中发力、月中跟进、月末趋缓”特点,整体新品数量分布更均衡。

二、各类新品特征剖析

(一)茶饮新品

2025年1 – 7月,现制饮品样本品牌共推出1315款茶饮新品,91.6%来自茶饮样本品牌,8.4%来自咖饮样本品牌。从类型看,水果奶、水果奶茶、水果汁是创新“主战场”;水果茶、奶茶、酸奶/奶昔类新品体量较大但增速放缓,同质化问题凸显;蔬果茶、气泡茶/气泡水、蔬果奶、蔬果奶茶虽基数小但增速快,处于创新窗口期。

以茉莉奶白为例,其通过高频次上新(2025年平均每月4款及以上)与系列化开发构建产品矩阵。围绕花香茶基底,形成花香鲜茶、花香云顶茶、花香果奶、花香摩登茶四大核心系列,以“花茶底 + 牛奶 + 风味创意 + 场景延伸”为开发逻辑。2024年推出“果奶”系列,2025年深耕“东方摩登茶”理念,策划“在地风味”系列,如4月的青芒黄皮冰茶、7月的凤梨柚子、9月的针王芒芒椰。同时,采用“经典元素 + 创新元素”思路,稳定使用开心果、抹茶等经典元素保障风味,探索巧克力、马斯卡彭等创新食材,推出“液体蛋糕”类产品。

(二)咖啡新品

在基底方面,生乳及乳制品仍是咖啡新品奶基底核心,但品牌将其从单一口感承载转向多元风味创新,通过芝士、黄油等风味乳强化产品个性与溢价,植物奶渗透持续上升,契合健康与可持续趋势。其他基底中,水果汁与气泡水因清爽口感受青睐,随气温升高新品数量增长,星巴克、M Stand等品牌均有布局;茶基底和蔬果汁虽占比低,但品牌仍在持续探索小众创新与跨界尝试。

风味上,咖啡新品基底风味呈现多元化、层次化特点。经典坚果、巧克力系是主流,满足消费者对浓醇口感的稳定偏好;花果调风味崛起,涵盖多种水果,增添清新感与轻盈口感,契合夏季与健康消费趋势;跨界风味创新频繁,如“芒果乌龙茶”“鸳鸯奶茶”等,将茶饮风味融入咖啡,形成复合口感,满足年轻消费者尝鲜需求。

食材应用上,水果类是咖啡新品核心创新食材,赋予咖啡果香风味,契合风味多元化、清新化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2025年1 – 7月咖啡新品中首次出现红心芭乐、蜜瓜、绿豆、木槿花等食材,为消费体验注入新鲜感。整体食材应用兼顾市场认可度、风味创新与功能拓展,既稳固基础品类,又为后续研发提供方向。

(三)价格与外观特征

价格方面,茶饮新品单价集中在10 – 25元区间,15 – 20元区间占比达43.5%;咖啡新品单价分布更分散,15 – 20元、25 – 30元区间占比均接近两成,20 – 25元、30 – 40元区间占比分别为15.5%、13.5%。咖饮品牌溢价能力更强,其推出的茶饮新品单杯均价20.2元,高于茶饮品牌的17.6元;咖啡新品单杯均价25.7元,较茶饮品牌高出10.4元。

外观上,茶饮、咖啡新品从“单纯好看”进化为“颜值 + 价值 + 传播”三位一体,成为品牌竞争重要维度。色彩上,超80%产品紧扣原料本色,凸显天然现制,形成“清新治愈”“浓郁活力”“温润养生”三大色彩派系,适配不同消费场景;造型上,超70%饮品采用撞色或渐变分层,从基础双层到多层结构,以视觉层次传递口感层次;包装上,85.3%饮品采用透明或半透明容器,直观呈现果肉、小料,建立新鲜与真实感,少数品牌以不透明容器突出设计感与差异化。

(四)餐食新品

餐食新品以满足果腹与自我享受需求为主,面包烘焙类占比64.6%,甜品甜点类占20.8%,其他餐食类占14.6%。

面包烘焙新品方面,茶饮样本品牌参与度低,仅喜茶、KOI可宜、奈雪的茶等少数品牌推出,且类型集中;咖饮样本品牌参与度高,近半数上新咖饮品牌推出相关新品,Grid Coffee、鸳央咖啡、贝瑞咖啡新品数量居前。产品类型上,面包类(37.1%)、蛋糕类(27.4%)占主导,挞类、饼干及西式酥点、中式糕点等也有一定占比,茶饮品牌烘焙新品类型聚焦,咖饮品牌则更多元。

其他餐食新品中,超八成来自咖饮样本品牌,茶饮与咖饮品牌特征分化明显。茶饮品牌餐食新品偏“小食化、甜品化、地域化”,如椰芒糯米饭、地方烤肠等,作为饮品消费场景的补充,丰富社交体验;咖饮品牌则从“咖啡 + 面包”升级为“咖啡 + 简餐/轻食”,通过能量碗、三明治、披萨等产品切入全时段场景,叠加“轻体、能量、异国风味”标签,强化“全时段餐食补给站”定位,提升客单价与消费链路。

价格上,餐食新品价格带跨度大,10元以下(16.7%)、15 – 20元(25%)、35 – 40元(16.7%)区间新品数量占比较高,15元以下、15 – 30元、30元以上分别形成小集中区间,对应不同类型餐食新品。销售方式上,60%餐食新品独立销售,以甜品甜点和其他餐食为主;37.6%兼顾独立销售与饮品组合销售,面包烘焙类适配性更强;2.4%与饮品强绑定组合销售,“饮品 + 简餐”模式虽占比低但潜力大。

(五)零售新品

零售新品中,食品饮料类占比43.2%,家具及生活用品占31.4%,潮玩、时尚及文创类承担“话题传播”和“年轻化”作用,茶饮与咖饮品牌策略差异显著。

茶饮品牌零售新品策略偏向“低价快销 + 粉丝经济”,以“饮品 + 零食”切入大消费赛道,推出茶礼盒、复合果蔬汁、椰子水、茶点心等产品,凸显日常“口粮”属性;周边产品以托特包、发圈、挂件等平价小物为主,承载粉丝情绪价值,强化品牌亲和力;IP化与可爱风格鲜明,拟人化、卡通化元素受年轻女性与Z世代喜爱,兼具收藏与社交分享属性,且整体定价较低,饮品、零食类零售新品平均单价9.1元,通过附加加购、赠品机制提升复购与黏性。

咖饮品牌零售化路径呈“专业化 + 生活方式化”双轨策略。一方面,聚焦咖啡豆、挂耳、即溶、咖啡液等核心产品,延续门店品质优势,强化“专业咖啡”定位;另一方面,通过高颜值、高频次的杯具、背包、小风扇等周边拓展生活方式场景,输出品牌调性。跨界联名与IP策略常态化,如库迪×宝可梦、M Stand×Saucony等,切入细分圈层,提升社交货币属性。价格定位偏中高端,核心产品承接品质期待,周边通过“精致 + 溢价”延伸,形成“专业产品 + 高端周边”补充,拉升客单与品牌长期价值,2025年1 – 7月咖饮样本品牌各类零售新品均价中,食品饮料类107.5元、家具及生活用品198.2元、潮玩周边85.7元、时尚周边65.2元、文创文具52.0元。

三、新品策略总结

2025年1 – 7月现制饮品新品可划分为口味驱动型、场景驱动型、价格驱动型、功能驱动型四大类型,其中口味驱动型占比55.1%,为最主要创新方向;场景驱动型、价格驱动型、功能驱动型占比相对均衡,分别为13.4%、13.6%、17.9%。

(一)口味驱动型

此类新品依托地域风味、传统小吃与甜点元素创新,强调地域与风味文化,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尝鲜”“猎奇”需求,同时带来情绪共鸣与在地文化认同。通过挖掘不同地域特色风味、传统美食元素,将其融入现制饮品,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味觉体验,增强对品牌的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助力品牌在同质化市场中凭借独特风味脱颖而出。

(二)场景驱动型

场景驱动型新品以场景延伸品牌触点,渗透更多生活瞬间,将品牌心智延伸到节日陪伴、正餐补充及各类泛生活场景。品牌通过精准捕捉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饮品需求,如节日专属饮品、搭配正餐的饮品等,让产品更贴合消费者生活轨迹,提升品牌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率与存在感,进而增强用户黏性。

(三)价格驱动型

价格驱动型新品依靠性价比突围,抢占大众市场,通过合理定价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扩大消费覆盖率,强化“平价国民饮品”心智。此类新品聚焦大众消费群体,在保障产品品质基础上,以亲民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尝试,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尤其在下沉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成为品牌扩大用户基数的重要手段。

(四)功能驱动型

功能驱动型新品以健康为卖点,满足消费者理性需求,通过添加高蛋白、膳食纤维、低糖、益生菌、胶原蛋白等成分,突出“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助消化”等健康功效,明确功能标签,契合年轻消费者对“味道好又有益”的双重期待。

其研发逻辑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直白功效标签直击需求点,产品命名直接传递功效,如“去火瓶”“好养眼”等,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部分新品还通过“第7.0版”“第9.0版”等迭代式命名,营造“持续升级、更科学”的消费认知;二是超级食材、养生食材提供科学和天然背书,借助羽衣甘蓝、牛油果等超级食物,桑叶、余甘子等养生食材,以及维生素、电解质等功能成分的稀缺性、营养性与认知度,将功效从“口头承诺”转化为“可感知的物质基础”,打消消费者对功效的疑虑;三是聚焦热门产品公式实现风味与功效并举,以水果、蔬菜、奶、茶等为基础,搭配健康食材,如酸奶、有机牛乳、植物奶等,既降低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接受门槛,又建立“好喝又有用”的消费体验,形成独特复购驱动力。从品类看,酸奶/奶昔(21.4%)、水果茶(18.4%)、水果奶(12.7%)是功能驱动型新品中数量占比前三的类型。

功能驱动型新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品牌占领健康饮品消费者心智、实现产品差异化,同时拓展高消费意愿人群和健身、轻食搭配等日常多场景消费机会,提升品牌调性与单品溢价空间。

总体而言,2025年现制饮品行业在新品研发与策略布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与消费者偏好,不断创新突破,通过多元品类拓展、差异化策略实施,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为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