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源

报告由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
数据来源:包括红餐大数据、桌面研究、行业访谈、红餐调研数据等
一、赛道概览
✔️新中式餐饮定义与发展阶段:新中式餐饮通过对传统中、西式餐饮进行创新,延展了餐饮品类边界,经历了从 1.0 到 3.0 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细分出多条赛道,包括新中式汉堡、新中式茶饮、新中式茶馆等。
✔️市场规模快速扩容:近年来新中式餐饮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从 2021 年的 629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907 亿元,2023 年增速达 25.1%,2024 年有望突破 1000 亿元。
✔️热度高企,关注度持续走高:“新中式” 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受到较多追捧,话题播放量和笔记数均较高,相关餐饮领域也得到消费者青睐。
驱动因素
✔️大国崛起与政策助推:我国国力提升,对传统文化传承重视,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传统文化发展,为新中式餐饮崛起提供助力。
✔️国风热潮与文化认同:国风热潮兴起,体现在文艺创作、时尚界等多个方面,国潮风在餐饮行业掀起新中式餐饮热潮。
✔️Z 世代人群崛起:Z 世代人群拥有较高民族自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是新中式消费的主要群体。
二、发展动向
✔️细分赛道涌现:新中式餐饮已细分出多条赛道,其中新中式汉堡、新中式茶饮、新中式茶馆、新中式咖饮、新中式烘焙表现较为突出。
新中式汉堡
✔️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门店数从 2022 年的 1772 家上升到 2023 年的 18012 家,同比上涨 410%,品牌也较受资本青睐,但 2024 年暂无新的融资事件披露。
✔️塔斯汀门店数领先:塔斯汀门店数超过 7000 家,新增门店数迅猛,享哆味门店数亦突破 2000 家,其他品牌门店数未破千。品牌人均消费集中在 15 – 20 元,价格相对亲民。
✔️发力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近六成,塔斯汀、享哆味等品牌在下沉市场布局较多。
✔️产品深化本土化:品牌主要从馅料和汉堡胚两个方向进行创新,创新路径相对简单,存在同质化问题,融合进化成为差异化思路。
新中式茶饮
✔️表现突出:全国门店超过 2 万家,资本关注,2023 年融资事件数飙升,霸王茶姬门店数遥遥领先,茶话弄、茶颜悦色等品牌发展亦值得关注。
✔️遍地开花:门店分布广泛,多个城市有实力品牌冒头,如茶话弄发源于西安,霸王茶姬起源于昆明等。
✔️青睐亲民路线:超六成门店人均消费为 15 – 20 元,少数品牌人均消费高于 25 元。
✔️产品塑造有特色:产品命名、结构、配料和设计风格具有中式风情,但存在同质化隐忧,品牌需进行多方面创新。
新中式茶馆
✔️关注度持续走高:我国茶馆历史悠久,近年来搭上新中式东风,出现一批新中式茶馆,关注度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升,茶馆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
✔️头部品牌争相布局:隐溪茶馆等品牌发展稳健,喜茶、奈雪的茶等推出子品牌,新中式茶馆阵营逐渐扩大,但多数品牌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人均消费处于 30 – 70 元,运营模式从 1.0 向 2.0 迭代,探索新模式。
新中式咖饮
✔️发展到 2.0 阶段:从 1.0 阶段迈向 2.0 阶段,跨界企业加入赛道,孵化出诸多品牌,如瑞幸咖啡、中国邮政、同仁堂等。
✔️跨界企业入场布局:主打新中式咖饮的品牌规模化程度相对低,部分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布局咖饮赛道,品牌采用中西合璧方式,多维呈现新中式风情。
新中式烘焙
✔️以 “小型连锁” 为主:进入 “挤泡沫” 阶段,大部分品牌拓店放缓,呈现 “小型连锁” 格局,人均消费集中在 20 – 40 元,资本态度趋于理性,部分品牌获得融资,如桃禧满满、鹤所、泸溪河等。
✔️瞄准下沉市场:一线、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半壁江山,部分品牌开始布局下沉市场,如詹记桃酥、山河饼局等,产品结构多元,中式糕点占主流,但同质化程度较高。
✔️产品差异化、健康化是出路:品牌通过推陈出新应对同质化难题,新品涵盖多种类型,草莓等元素受青睐,健康概念被广泛运用。
✔️新中式轻食:处于起步阶段,采用中餐制作方式和食材,品牌数量较少,面临消费者消费频率低、人群小众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
三、消费者分析
✔️消费人群广泛:近 6 成消费者消费过新中式餐饮,超过 6 成持积极态度,愿意尝试的占比高达 61.5%。
✔️尝试意愿差异:消费者最愿意尝试新中式茶饮,对新中式馒头的尝试意愿偏低。
✔️年轻一代看重因素:年轻一代更看重外观出品和就餐环境,对价格敏感度稍弱。
✔️重视产品创新:口味、口感以及产品创新是影响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女性是主力消费人群。
四、经营建议
✔️挑战:新中式餐饮面临产品同质化、部分产品溢价高导致复购率低、“新中式” 深入程度低等问题。
✔️建议:通过创新打造差异化特色,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增加消费者忠诚度;聚焦下沉市场,精准定位用户群;挖掘更多 “新中式” 内核,完成全产业链的中式化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