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源

报告由:沙利文发布
一、行业发展宏观背景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显著增速优势,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升,为餐饮行业筑牢宏观经济根基。
同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其中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超越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彰显餐饮行业强劲复苏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2024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2%,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的餐饮业,在促进就业、刺激消费方面作用突出。
连锁经营格局上,餐饮业在特许经营市场占比49.4%,超85%职业加盟商开展跨业态经营,打破业态壁垒,推动模式创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为加盟总部主要聚集地,30家以下加盟店企业占比87%,显示中小连锁品牌仍是市场主流。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一)整体规模与连锁化进程
2024年餐饮行业总收入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自2020年疫情冲击后呈波动上升态势。行业连锁化率从2020年15%提升至2024年23%,但仍远低于美国(60%)、日本(57%)等发达经济体。
分规模看,门店数501-1000家的连锁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93.6%,101-500家的增长84.6%,中型连锁品牌扩张势头强劲;万店品牌持续扩容,蜜雪冰城以超4万家门店成为现制茶饮“万店标杆”,小吃快餐品类因标准化易实现,连锁化率领先。
(二)品类分化特征显著
从连锁化率看,2024年饮品品类达49%,甜品面包、国际美食分别为34%、30%,小吃快餐、火锅为29%、26%,而八大菜系、烧烤等品类连锁化率不足25%,传统中式正餐标准化难度高,连锁化进程相对缓慢。
从门店分布看,小吃快餐占连锁门店总量48%,饮品店占15%,两者合计超六成,成为连锁餐饮核心赛道;火锅、中式正餐等品类门店规模相对较小,但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占据细分市场主导地位。
(三)企业生存与竞争态势
2024年餐饮企业注册量360万家,同比显著增长,但注销/吊销数量达106万家,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闭店率升至61.2%,行业“大进大出”特征明显。72%的商家经营年限不足5年,超四成开业未满3年,抗风险能力较弱。成本端压力突出,食材采购(45%)、人力成本(22%)占比超六成,行业平均净利率不足15%,17%商家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三、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市场布局:高线与下沉双向发力
高线市场热度升温,2024年新一线城市连锁门店占比23.4%,居各线级城市首位,一线城市连锁化率35.1%,头部品牌资源集中度高。平价品牌加速布局高线城市,蜜雪冰城等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品牌形象,打破“低价低质”认知。
下沉市场呈“梯度渗透”,新一线、二线城市因人口规模与消费能力优势,成为连锁品牌下沉首要选择,三线城市依托消费升级红利,吸引品牌加速布局。
(二)国际化拓展:出海成增长新路径
国内餐饮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出海成为品牌突破增长瓶颈的“必答题”。2024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3413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409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9.4%。东南亚因饮食习惯相近、人口结构年轻(年龄中位数26岁)、经济增速快(2025年六国GDP预计3.8万亿美元),成为出海首站。现制饮品、小吃快餐多采用加盟模式扩张,正餐以直营为主,海底捞、喜茶等头部品牌已在东南亚、欧美布局,但面临供应链不完善、人才短缺、法规差异等挑战。
(三)数字化与透明化:在线餐饮与外卖升级
在线餐饮保持高活力,2024年各细分品类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渗透率显著,中式正餐在抖音渗透率97%,小吃快餐在小红书、快手渗透率领先。
在线餐饮月度增速始终高于全国餐饮,成为行业增长引擎,但商户流动性增强,2023年新开业商家46.4%于2024年退出,经营10年以上老牌商家退出率不足10%。外卖透明化加速推进,“明厨亮灶”工程覆盖超20万家商家,64.8%消费者认为“后厨实时直播”最能提升信任度,浙江“外卖在线”平台通过食材溯源、阳光厨房,构建跨部门监管闭环。
(四)降本增效与多元融合
降本增效成行业共识,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302亿元,设备周转周期约一周,可降低新店初始投资;现炒机器人在连锁门店、外卖厨房规模化应用,平衡标准化与“烟火气”需求。
多元融合趋势显著,“餐+酒”“餐+茶”模式成熟,白酒与中餐结合根植地域文化,原叶茶凭借健康属性成为餐饮配套核心,竹叶青等品牌与餐饮企业合作,提升用餐体验与客单价;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基于真实行为数据与信用体系重构餐饮评价,破解“刷分”困局。
四、细分市场洞察
(一)火锅
2024年市场规模5927亿元,门店主要分布在四川(10.8%)、广东(9.0%)、河南(6.7%),社区店(33.7%)、商场店(32.0%)为核心选址。川渝火锅仍是主流,美蛙鱼头、猪肚鸡等细分品类快速增长,海底捞以1373家门店、100.8元客单价领跑,巴奴聚焦品质赛道,客单价138元。行业朝健康化、个性化发展,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服务体验关注度提升。
(二)中式正餐
川菜门店超15.8万家,居各菜系首位,湘菜、粤菜紧随其后。市场规模2024年达4.1万亿元,小菜园、绿茶餐厅等品牌通过多品类融合(如“全国名菜+本地特色”)、场景创新(商场店+乡镇店结合)提升竞争力。消费者口碑方面,新荣记、小放牛口碑值超90分,菜品品质、交通位置是决策核心因素,但行业集中度低,区域品牌占主导,全国性品牌稀缺。
(三)小吃快餐
2024年市场规模10075亿元,同比增长7.5%,面馆(26.3%)、米饭快餐(18.5%)门店占比最高。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门店超3万家,华莱士、塔斯汀通过平价策略、门店加密抢占市场。行业连锁化率29%,头部品牌依托供应链优势加速拓店,中小品牌聚焦区域特色,面临同质化、食品安全等挑战。
(四)现制饮品
2024年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蜜雪冰城(4万家门店)、瑞幸(超2.5万家门店)领跑,2025年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相继上市,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产品创新聚焦水果茶、经典奶茶,联名营销频繁(霸王茶姬×哪吒、瑞幸×长安的荔枝),抖音本地生活成为流量争夺关键,“内容+场景”驱动转化。
此外,烧烤、烘焙甜点、特色餐饮、酒馆等细分市场均呈现差异化特征:烧烤连锁化率最低(烤串CR5仅0.7%),华东门店集中但西北增速领先;烘焙甜点2024年市场规模3734亿元,广东门店超4.5万家,中式烘焙受国潮推动增长;特色餐饮中烤鱼(21.8%)、酸菜鱼(13.0%)占比高,小龙虾实现“全年供应”;酒馆2024年市场规模1321.6亿元,华东门店占28.6%,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门店占比超50%,清吧、“餐+酒”模式为主流。
五、标杆品牌案例
风光里(五常大米):采用“基地+工厂”模式,建立38道工序品控,免淘米产品为千店连锁品牌年节约1200万元;
馨田火锅油碟:服务超20万家火锅门店,全产业链布局,产品远销欧美;
竹叶青:依托峨眉山600-1500米高山茶园,38道工序把控,以国礼身份推动茶文化出海;
大龙燚:全球超300家门店,非遗焖煮工艺实现“全球锅底同味”;
南城香:定位“社区食堂”,16小时全时段经营,坪效领先行业,自建中央厨房覆盖80公里配送圈。
六、总结与展望
2025年餐饮行业处于“效率与质量并重”的转型阶段,连锁化、数字化、国际化是核心方向。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品牌优势加速整合市场,中小品牌需通过差异化(地域特色、细分场景)、精细化运营突围。
未来,行业需在标准化与文化多样性、规模扩张与品质保障间寻找平衡,政策层面需加快预制菜国标落地、扶持中小商户,平台与企业协同推动透明化、健康化发展,共同实现餐饮行业高质量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