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复合调味品品类报告》PDF下载

餐饮报告10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9 0 0

付费资源

《2025年复合调味品品类报告》PDF下载
隐藏内容限时特惠
此内容已隐藏,请购买后查看!
3 10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本报告基于下厨房用户站内数据及多份问卷调研结果,围绕辣椒酱、番茄酱、“一酱成菜”式调味料三大复合调味品品类;

从用户购买类型偏好、使用场景、购买关注因素、品牌认知及菜谱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挖掘用户需求与市场趋势,并给出针对性营销建议,所有结论均基于真实用户数据,无商业利益关联。

一、辣椒酱品类调研情况

本次辣椒酱品类调研依托下厨房用户站内行为数据及304份问卷结果,深入剖析用户在辣椒酱选购与使用方面的特征。

在用户购买辣椒酱类型上,中式红油辣酱(豆瓣酱)以78.00%的占比成为用户最常购买的类型,中式鲜剁椒酱(剁/鲜椒酱)和中式复合辣酱(蒜蓉辣酱)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32.00%和27.00%;韩式辣酱有16.00%的用户选择,推测受特殊韩式菜式需求驱动;西式辣椒酱(墨西哥辣酱)在用户群中的渗透度较低,仅5.00%。

由此可见,中式味道在辣椒酱领域极具竞争力,深受用户青睐。而韩式、西式辣椒酱因长期饮食口味差异,难以融入用户日常饮食习惯,若想拓宽市场份额,需借助相关菜式内容教育,逐步渗透到用户日常烹饪中。

用户购买辣椒酱时,关注因素呈现明显侧重。口味类型(辣度、香型)以81%的关注度位居首位,足见消费者对辣椒酱口味的重视,更愿意为优质口味买单;配料偏好(花生、牛肉粒)关注度为55%,品牌口碑和健康概念(低钠、减油)关注度分别为44%和40%,产品价格和产地/地方特色关注度相对较低,依次为36%和29%,包装便利关注度最低,仅24%。

这表明辣椒酱品类需将口味作为核心卖点,紧跟口味趋势研发爆款产品。同时,由于辣椒酱多年来为契合大众化市场,口味已弱化地域色彩,产地特色等营销信息的说服力有所下降。

在食用场景方面,充当烹饪配料是用户最主要的场景,能为炒菜提味增香、丰富菜品风味层次;直接佐餐和烹饪主料场景的占比也较高,蘸料场景占比相对较低。烹饪添加类场景(包括烹饪配料和烹饪主料)是辣椒酱的主要消耗场景,通过特定菜式教育,可有效提升辣椒酱使用频率,进而增加用户复购率。

品牌认知上,老干妈以72%的用户选择率位居第一,李锦记和川娃子分别以39%和30%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饭扫光、虎邦、吉香居依次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用户选择率分别为24%、20%和17%。此外,桃园建民、Bibigo清净园、翻天娃、小康、辣妹子、红翻天、仲景、胡玉美、茂德公等品牌也获得部分用户尝试与推荐。

从站内热门菜谱来看,不同类型辣椒酱应用方向各有侧重。豆瓣辣酱多用于制作肉沫茄子煲、爆炒羊肚丝、啤酒鱼等菜品;蒜蓉辣酱常出现在豆皮卤子、煎饼果子、香辣鱿鱼等菜谱中;剁椒辣酱则是剁椒炒蛋、剁椒炒鸡、小炒黄牛肉等菜式的重要调料;韩式辣酱主要用于石板鸡蛋拌饭、香辣鱿鱼、炸鸡芝士锅等韩式风味菜品。

二、番茄酱品类调研情况

番茄酱品类调研基于下厨房用户站内行为数据及302份问卷,全面了解用户对番茄酱的使用与购买习惯。

使用场景方面,蘸食搭配是用户最常使用番茄酱的场景,占比最高;中餐烹饪和西餐烹饪场景占比次之,中式烹饪中番茄牛腩、茄汁大虾,西式烹饪中北非蛋、番茄意面等菜式均会用到番茄酱;调制酱料场景占比相对较低。

目前,番茄酱已逐步融入日常烹饪场景,消费者对其入菜增味的特性已有一定认知,具备从传统蘸食向餐食烹饪拓展的潜力。其中,中餐烹饪场景是重点教育方向,中餐中酸甜、糖醋味型菜式丰富,结合用户快手增香的烹饪需求,可充分发挥番茄酱的风味与酸鲜调味功能,进一步渗透中国家庭厨房。

购买关注因素上,健康概念(减糖、有机)以61%的关注度成为用户首要考虑因素,这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对产品成分透明、工艺天然、清洁标签的深层需求;口味因素关注度为57%,包装便捷性(挤挤瓶)和品牌口碑关注度相近,分别为49%和48%,产品质地(浓稠度)关注度为47%,产品价格关注度最低,仅34%。

由此可见,现代家庭对使用体验愈发重视,且在健康消费趋势下,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健康化的番茄酱买单,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在营销层面,需在产品包装上突出无添加糖、有机认证等健康属性,并结合烹饪应用,通过菜式内容输出产品健康化功效。

品牌偏好方面,亨氏以85%的用户选择率遥遥领先,成为用户首选品牌;味好美和李锦记分别以33%和24%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海天、汉斯、凤球唛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用户选择率依次为12%、20%和10%。爷爷的农场、盛记家乐、厨邦满兴源、屯河冠衣、鸿兴源、半球红、爱之味奖丽、笑厨、空刻、新康、百利、拓意以、冠农等品牌也有部分用户尝试并推荐。

从站内菜谱分析来看,近一年使用番茄相关菜谱收藏量TOP10中,番茄土豆牛腩煲(电饭煲)以46073的收藏数位居第一,牛肉腐竹番茄煲、番茄豆腐三鲜汤紧随其后,收藏数分别为23149和15713,其余如快手好吃番茄浓汤米线、番茄炸蛋等菜谱也拥有较高收藏量。

使用番茄酱/沙司相关菜谱收藏量TOP10中,肉末滑蛋豆腐以69714的收藏数排名第一,番茄土豆牛腩煲(电饭煲)和虾滑响铃卷分别以46070和11929的收藏数位列第二、第三。热门菜式涵盖肉类(番茄牛腩/肉)、主食(番茄汤面/粉)、海鲜(茄汁大虾/鱼)及新兴品类(虾滑响铃卷),烹饪方式多以“焖、炖煮”为主,“煲、汤、烩”类烹饪方式潜力较大,应用场景覆盖早餐、宴客、减脂、快手等多个场景。

三、“一酱成菜”式调味料品类调研情况

“一酱成菜”式调味料品类调研基于下厨房用户站内行为数据及300份问卷,深入探究该品类的用户需求与市场动态。

在使用类型上,川湘辣味(水煮/爆炒系)“一酱成菜”式调味料最受用户青睐,选择率最高;粤式清淡(煲汤/清蒸系)次之;东南亚风味料和西式料理调料的用户偏好度相对较低。川湘辣味类受欢迎,源于川菜爆炒烹饪的高认知度以及辣味的刺激性与独特风味,能满足消费者对味觉的追求。

整体而言,中式味道是“一酱成菜”式调味料的核心发展方向,中式菜系相关产品是大众常态化需求,而异域风味仅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体验需求。

使用场景方面,家常掌勺以76.2%的占比成为最主要场景,表明家庭日常烹饪是该品类的核心消费市场;小白做饭和一人独享场景占比分别为32.8%和32.3%;亲友聚餐场景占比17.0%;健康减脂和儿童餐食场景占比依次为10.9%和5.5%;户外露营场景占比最低,其便捷携带优势逐渐弱化。

从场景背后可挖掘出用户两大潜在需求:一是稳定出菜、复刻餐厅味,家庭掌勺与小白做饭场景反映出用户对菜品质量稳定的追求,希望零失败、低成本在家做出餐厅水准的菜品;二是懒人快手,家庭掌勺与一人独享场景体现出用户对快速解决一餐或一道菜的需求,该品类在家庭聚会和一人食场景中均适用。

购买关注因素上,口味还原度关注度超72%,是用户购买时最核心的考量因素;成分健康性和操作便捷性也受到较高关注;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价格关注度相对较低。这表明消费者在购买“一酱成菜”式调味料时,优先考虑产品品质,期望获得美味且健康的烹饪体验。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普及,部分用户已在健康减脂、儿童餐食场景中使用该类调味料,未来健康、营养相关场景发展潜力巨大,产品需向健康化、营养化方向发展。

品牌认知方面,味好美以53.5%的用户选择率排名第一,海底捞和桥头分别以45.0%和44.5%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好人家、太太乐、家乐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用户选择率依次为40.0%、32%和27.2%。草原阿妈、有言有味、李辆范周君记、小野轻煮、加点滋味、闹君记、李锦记、日食记、百梦、德小老玩、王家渡、慢待、委庄、珠江桥牌、沃集鲜、海天、饭匹兄弟、草原红太阳、海天小龙状、王家波8记等品牌也获得部分用户认可与推荐。

从站内菜谱分析来看,下厨房全站“一酱成菜”式调味料TOP口味中,麻辣香锅、麻辣火锅、奥尔良鸡翅、酸菜鱼、小龙虾、红烧酱料、麻婆豆腐、糖醋酱料、酸辣汤、酸汤肥牛位列前十。辣味、酸味相关口味占比最高,刺激性味觉体验深受用户喜爱;烹饪方式上,香锅、火锅、汤类等注重食材与调味、低动手成本的方式成为主流,契合用户对便捷烹饪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