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行业减少食物浪费路径量化评估研究报告》PDF电子版下载

餐饮报告2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1 0 0

已购买

订单号:免费
annex《中国餐饮行业减少食物浪费路径量化评估研究报告》.PDF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有任何问题添加客服微信:yuanre660
报告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美团青山计划联合发布,聚焦餐厅、外卖、食堂、家庭四大就餐场景,量化分析食物浪费现状与成因,提出多方共治路径,核心内容如下:

一、食物浪费现状与特征

  1. 浪费水平排序:餐厅(84.6 克 / 人・餐)>食堂(60.4 克 / 人・餐)>外卖(57.5 克 / 人・餐)>家庭(24.6 克 / 人・餐),餐厅浪费量较 2018 年有所下降,反食品浪费法初显成效。
  2. 结构差异:餐厅场景菜类浪费占比最高(52.6%),外卖场景主食浪费更突出(37.5%-56.5%),家庭场景南北方差异明显(南方肉类浪费占比高,北方素食浪费突出)。
  3. 关键影响因素:事件性消费浪费高于饱腹性消费,成本支付方非消费者本人时浪费更严重;正餐、火锅类浪费水平高于快餐简餐类。

二、环境绩效分析

  1. 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强度排序与浪费水平一致(餐厅 185gCO₂-eq / 人・餐>食堂 157gCO₂-eq / 人・餐>外卖 98gCO₂-eq / 人・餐>家庭 52gCO₂-eq / 人・餐)。
  2. 核心排放环节:加工烹饪环节占比 75%-86%,剩余食物处理环节占 13%-24%,采购、运输等环节占比不足 1%。
  3. 污染物排放:餐厅场景光化学氧化剂(388mgNMVOC-eq)和颗粒物(203mgPM10-eq)排放最高,家庭场景排放最低。

三、浪费成因分析

基于 “人 – 货 – 场” 理论构建多维影响网络:
  1. 人(消费者):消费习惯、面子心理、从众心理导致过量点餐,事件性消费中尤为明显。
  2. 货(餐品):餐品分量不合理、口味不佳、信息标注不清晰是主要诱因。
  3. 场(就餐场景):餐厅聚餐、单位食堂(成本非个人支付)等场景易诱发浪费,宣传引导不足也影响消费行为。
  4. 核心痛点:消费环节受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双重影响,难以通过行政命令强制约束,是全球治理难点。

四、减少浪费关键措施

  1. 供给端优化:推广 “小份菜”“小份饭”(已被 50.3% 商家采用,仍有较大推广空间),商家精准采购、优化备菜策略,提高食材利用率。
  2. 场景化引导:餐厅设置适量点餐提示、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外卖平台上线小份餐专区,强化点餐环节节约提醒。
  3. 精细化管理:商家建立全流程浪费管控机制(如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标准化操作),食堂加强供需匹配,减少人流波动导致的浪费。
  4. 后端资源化:推进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堆肥、粗油脂深度利用等,降低环境影响。

五、多方共治行动建议

  1. 政府:完善政策细则与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监测体系,加强节约理念宣传,打击暴饮暴食类营销行为。
  2. 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实践指南,推广先进案例,开展培训交流,探索临期食品处理等创新模式。
  3. 商家:将反浪费纳入日常运营,丰富餐品规格,加强消费者沟通引导,创新绿色营销。
  4. 平台:优化餐品信息展示,推动小份餐品供给,通过流量倾斜激励商家与消费者参与节约行动。
  5. 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理念,践行 “光盘行动”,配合垃圾分类,监督浪费行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