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源

报告由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茶餐厅赛道已进入调整转型阶段,2024年市场规模达28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但受产品同质化、性价比不足等痛点制约,头部品牌正围绕定位、产品、门店模型等方向积极转型,未来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茶餐厅整体概况
(一)发展历程:从起源到调整转型
茶餐厅起源于19301940年的香港,由西餐厅与本土冰室融合而成,历经四大阶段:
1.起源阶段(19301940年):初代茶餐厅结合西式餐点(咖啡、西多士)与中式产品(堡仔饭、肠粉),形成“中西融合”雏形;
2.探索阶段(19411990年):1990年后香港茶餐厅品牌(大家乐、大快活)进军广东,开启内地扩张;
3.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5年):大家乐向华东、华南渗透,翠华餐厅上市,敏华冰厅等新式品牌掀起打卡热,北京、上海门店激增;
4.调整转型阶段(2016年至今):受香港文化影响力下降、自身创新乏力等影响,赛道增长承压,部分品牌通过产品与模式革新寻求突破。
(二)市场规模与门店分布
1.规模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285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300亿元;截至2025年8月,全国门店超2.8万家,相关企业存量2.15万家,20212025年企业注册量虽有波动,但存量稳步上升。
2.区域集中:华南区域门店占比42.8%(广东占比26.1%,居全国首位),华东占24%,西南、华北、西北、东北占比均不足10%;城市分布上,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22.7%最高,广州(7.3%)、深圳(5.5%)、上海(3.8%)位列城市前三,广东7个城市进入全国门店TOP10。
3.品牌格局:多数品牌以区域发展为主,香港品牌(大家乐、大快活)深耕港澳与广东(门店数分别超370家、170家),内地品牌(深圳克茗冰厅超140家、广州太哼冰室超100家)凭借高性价比、小而美模型扩张,跨区域品牌较少。
(三)核心痛点:四大问题制约发展
1.产品同质化与创新不足:招牌产品高度趋同(如黯然销魂饭、小熊冻柠茶),消费者“换店不换菜”;创新受“正宗性”束缚(过度改传统易失客),且上新频率低于现制饮品、烘焙等赛道,经典产品吸引力下降。
2.性价比与价值感失衡:茶餐厅人均消费5080元,高于小吃快餐(36.6元),但环境、服务体验不及火锅(人均76.7元)、中式正餐(人均78元),“高价格低价值”削弱刚需属性,超三成消费者关注价格折扣,茶餐厅竞争力不足。
3.产品无壁垒,供应链成本高:供应链成熟推动产品标准化,但也导致辨识度低;传统茶餐厅产品涵盖烧腊、小炒、饮品等多品类,食材采购、储存复杂,设备与人力投入大,供应链建设成本高于单一品类赛道。
4.品类老化,吸引力下降:品牌形象以复古港风为主,缺乏现代元素;服务依赖人工,数字化程度低(如点餐、结算效率慢);营销依赖传统广告,社交媒体运营不足,难以触达年轻客群。
二、茶餐厅发展动向:多维度转型探索
(一)定位:差异化破局,融入特色元素
品牌通过“港风+地域/潮流元素”打造独特定位:
香港品牌年轻化:大家乐从“港式快餐”转向“休闲简餐”,升级社区空间与环境;大快活强调“品质+年轻化”,优化品牌形象;
异域与地域融合:太食默泰式茶餐厅融入东南亚风情,定位“年轻时尚泰式茶餐厅”;部分品牌结合台湾、云南元素打造地域特色店,另有品牌推出素食茶餐厅,覆盖细分需求;
场景创新:香港大安茶冰厅融合精品咖啡,成为“茶餐厅+咖啡店”跨界模型,吸引多元客群。
(二)产品:结构丰富化,食材与风味创新
1.结构拓宽:突破传统品类,涵盖粉面、火锅、烘焙等,如克茗冰室推暖心锅、大家乐增冬阴功汤饭、避风塘添江浙特色菜(金蒜八珍鸭),单店SKU显著增加。
2.食材升级:挖掘地域与优质食材,提升价值感——文通冰室将黯然销魂饭烧腊升级为伊比利亚黑毛猪肉,避风塘用临安雷竹笋、福建莲子制作金蒜八珍鸭;香港部分冰室替换高油高糖食材(如炼奶西多士改为希腊酸奶版),契合健康趋势。
3.风味创新:在港式基础上融入地域与异域风味——敏华冰厅用贵州酸汤升级菠萝包、猪扒饭;九龙冰室推泰式打抛鸡饭、冬阴功MAMA面;大家乐引入四川麻辣风味,丰富口感层次。
4.供应链助力:上游企业(如仟味高汤)提供基础汤、风味酱汁及菜品方案库,解决茶餐厅现熬汤底效率低、新品研发周期长的痛点,助力标准化与快速上新。
(三)门店风格与模型:轻量化、多元化
1.风格革新:摆脱千篇一律的港风,文通冰室用马赛克瓷砖、霓虹灯+风水文化打造社交空间;翠华餐厅复旦管院店融入科技风线条;敏华冰厅上海陆家嘴店结合港式烟火气与上海弄堂氛围,增设露营风外摆区,提升打卡属性。
2.模型轻量化:推出小型店、外卖店、快闪店等高效模型——翠华餐厅开“Express店”(小面积、主打外带),九龙冰室推“小冰室”(外卖为主,美式快餐风格),东发道茶冰厅设“mini店”(精致紧凑,低租金),降低成本并适配快节奏场景。
(四)营销与运营:拥抱新玩法
1.跨界与线下活动:避风塘与KFC、维他奶联名,敏华冰厅举办“沙爹节”,九龙冰室打造美食市集,通过IP联动与场景化活动扩大曝光。
2.外卖与私域运营:大家乐设专门外卖窗口,与美团、饿了么合作推套餐;品牌通过会员积分(兑换招牌菜)、私域社群(线下扫码引流)提升复购,部分门店外卖占比显著提升。
3.数字化升级:优化点餐与结算流程,减少人工依赖,提升出餐效率,改善消费者体验。
三、未来展望与经营建议
(一)四大趋势
1.产品创新成核心:消费者需求多变,创新是突破同质化、构建差异的关键,需持续挖掘食材与风味,拓展消费场景。
2.年轻化策略深化:年轻客群成主力,品牌需在形象(现代设计)、服务(个性化)、营销(社交媒体)上贴近年轻人价值观(环保、个性)。
3.全时段经营普及:为摊薄成本、提升收入,门店将延长营业时间至12小时以上,覆盖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场景,最大化坪效。
4.供应链协同加强:供应链企业(如仟味高汤)将提供更多柔性定制方案(风味研发、标准化落地),助力品牌跨区域扩张与差异化创新。
(二)经营建议
1.强化产品创新:挖掘地域/小众食材,打造“记忆点”产品;结合健康趋势,优化传统高油高糖品类,平衡“正宗性”与创新。
2.提升性价比与价值感:通过精简SKU、灵活用工、数智化工具控成本;同时升级食材(如优质肉品)、增加服务(水果自助、产品DIY),让消费者感知“物有所值”。
3.夯实供应链:自主搭建中央厨房,或与上游企业(仟味高汤等)深度合作,解决多品类食材管理难题,实现标准化与降本。
4.全方位品牌升级:探索年轻化定位,优化门店风格与服务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拓展线上流量,打造“差异化+多元化”体验。
四、报告说明
本报告数据源于红餐大数据、行业访谈及公开信息,统计周期为2021年1月2025年8月,覆盖全国(不含港澳台)茶餐厅门店与企业。数据经抽样与模型分析,仅供参考;报告版权归红餐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