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资源

报告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央厨供应链分会&亦莘咨询发布
——2025年央厨供应链产业: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作为支撑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央厨供应链产业正经历从“单一供应”向“全链协同”的关键转型。2025年《央厨供应链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产业概述、需求端、生产端、供给端及未来趋势五大维度,全景呈现行业发展脉络,为从业者与投资者提供清晰参考。
一、产业概况:四阶段演进,规范与痛点并存
央厨供应链并非单一行业,而是覆盖“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餐饮消费”的全产业链集群,历经四阶段发展逐步成熟:
萌芽期(2000-2010年):仅服务大型外资连锁餐饮,中央厨房数量少、设备简单,以人工操作为主,配送范围局限于同城,对食品安全要求较低。
初步发展期(2011-2015年):第三方央厨企业出现,行业标准化程度提升,冷链物流初步发展,供应链管理开始建立采购、生产、配送标准流程,服务范围扩展至区域级。
快速扩张期(2016-2023年):外卖经济爆发带动需求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自动化设备普及,供应链初步整合,行业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整合升级期(2024年至今):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冷链物流日趋成熟,AI、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深度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速。
不过,当前产业仍存在诸多痛点:需求预测难导致库存过剩或不足,原材料供给量与质量不稳定、批次差异大,价格波动且不透明,全程温度控制与追溯体系不完善,数据采集不全或失效等问题,制约行业向高效“供应链”转型。
政策层面,2024-2025年相关规范密集出台:《中央厨房建设要求》《中央厨房运营管理规范》明确基建与运营标准,《校园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通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强化食安管控,中国仓协央厨供应链分会还在牵头制定《中央厨房供应链运营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覆盖采购、加工、配送等核心环节,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需求端:餐饮与消费双轮驱动,新场景新趋势涌现
需求端是央厨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引擎,餐饮、团餐、零售消费三大领域呈现差异化增长特征:
1. 餐饮行业:连锁化与出海成关键增长点
餐饮行业整体加速下沉,瑞幸、星巴克等品牌县域扩张提速,大众餐饮人均30元以下品类占比提升,地方菜系(如湘赣小炒)与健康轻食需求增长,但同质化竞争加剧,食材成本(占比35-50%)与人工成本(占比20-25%)居高不下,央厨供应链成为降本核心手段。
连锁化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19%升至2024年23%,饮品、面包甜点品类连锁化率领先(分别达49%、34%),头部品牌门店扩张迅猛,中规模品牌增速惊人(501-1000家门店品牌增速93.6%)。资本也重燃兴趣,2025年以来,广胜胜和(供应链服务商)、栈蓝咖啡等企业获亿元级融资,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品牌陆续上市,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出海成为新增长引擎,东南亚因饮食习惯相近、人口结构年轻(年龄中位数26岁)成首站,海底捞海外门店119家、2024年海外收入7.78亿美元,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5000家,贡献主要营收增量,但企业普遍面临供应链不完善、人才短缺、法规差异等挑战。
2. 团餐市场:规范化与模式革新并行
团餐市场韧性强于餐饮整体,同比增速稳定在10%以上,学校是核心增长点,但食品安全面临“全民监督”更高要求。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实行大宗原料定点采购,《推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建立“内部吹哨人”制度,鼓励从业人员举报隐患。
市场格局也在变革:地方政府(尤其县域)整合中小学与政府机关团餐资源,推动“中央厨房+集体配餐”模式;企业团餐兴起“互联网+外卖”形态(如美餐、美团企业版),浣熊食堂等共享厨房模式提升CBD配餐效率;连锁餐饮(老乡鸡、杨国福等)加速渗透高校、企业食堂,与传统团餐企业形成竞争。
3. 消费与零售:预制菜争议与鲜食需求升温
消费端,卤制食品、冷冻烘焙、速冻食品需求上升,2023年卤味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冷冻烘焙市场增速超20%,背后是央厨与食品工厂体系的支撑。预制菜则面临“知情权+价格合理性”双重争议:78.1%消费者反映线下餐馆未履行预制菜告知义务,明确标注后差评率下降37%、复购意愿提升58%,超90%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应低于100元,性价比成接受度关键。
零售端,商超便利店规模扩张,2024年美宜佳门店超4.2万家,易捷、昆仑好客稳居第二梯队,鲜食与自有品牌占比提升(头部商超自有品牌销售占比2025年预计达5.8%),推动央厨在鲜食生产、配送环节深度参与,满足消费者即时性、品质化需求。
三、生产端:基建升级与数智化转型加速
生产端聚焦基础建设与设备装备,呈现“园区化、模块化、智能化”趋势:
1. 产业园区:区域特色凸显,仍存规划痛点
2025年1-8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16.9%、13.9%,远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各区域依托资源建产业园区: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整合“央厨+预制菜+冷链”全链条;湖北(鸭脖、小龙虾)、广东(进出口加工)等特色省份打造产业集群;广西(东南亚果蔬)、云南(菌类)等依托地域资源推动三产融合。2025年新建央厨/预制菜项目400座,总投资超800亿,城投与食品企业成投资主力。
但园区建设存在痛点:顶层规划模糊导致同质化竞争,部分远郊园区空置率超30%;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缺乏优质企业培育与劣质企业淘汰循环;专业人才短缺,高端研发、智能化设备操作人才缺口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尚未成熟。
2. 设备与数智化:自动化普及,出海与AI成新方向
央厨设备市场稳步增长,2021-2024年规模从1500亿元增至近2000亿元,涵盖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商用厨房、包装设备四大类,自动化设备(如智能切菜机、旋转炒菜机、智能配餐流水线)普及提升生产效率。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低,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建设、资本化、出海突围,2025年设备出海增速保持双位数,东南亚(餐饮品牌出海带动需求)、中东(基建红利)成重点市场,银都股份等企业出海业务占比超85%。
数智化转型加速:炒菜机器人实现多菜系自动烹饪,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31.51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至67.11亿美元;AI在需求预测、库存优化、营销内容生成等领域需求迫切,海底捞“云后厨”通过分析300万条用户评价优化锅底配方,麦当劳AI点餐屏转化率提升47%;数据成为核心资产,企业从数据采集向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进阶,但多数企业仍面临手工台账多、数据应用难等问题。
四、供给端:原材料供应稳定,结构持续优化
原材料供应是央厨供应链的基础,粮食、果蔬、肉类、水产四大品类呈现“产量稳增、进口收缩、价格分化”特征:
粮食谷物:2024年产量首破7亿吨,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全面增长,进口量2024年起下降(玉米进口降近50%),自给率提升,价格分化明显(玉米涨幅17%,大豆持续下行)。
水果蔬菜:产量连续六年增长,设施农业降低产后损耗,高端水果(榴莲、车厘子)进口占比34.7%,价格呈季节性波动,2025年“贵族水果”因供应充足价格普遍回落。
禽畜肉类:2024年产量9770万吨,较2019年增超20%,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进口总量波动下降(2024年667万吨),牛肉进口增长、猪肉进口锐减,价格方面猪肉稳定、牛肉企稳回升。
水产:2024年产量7358万吨,养殖占比82.3%,三文鱼、帝王蟹等高端品类进口需求增长,淡水鱼价格“旺季冲高、淡季回落”,海水鱼受进口与养殖填补供应影响,波动降幅收窄。
五、未来趋势:四大方向重塑产业生态
白皮书预测,央厨供应链产业将朝“溯源可视化、产地品牌化、产供销一体、多渠道融合”四大方向升级:
1. 食材溯源与品质可视化:区块链、AI视觉技术深度应用,消费者扫码可查农药残留、加工监控,2030年食材溯源覆盖率有望超90%。
2. 产地品牌化:将地域资源与产品强绑定,通过统一管控形成独特品牌,提升附加值,如山东果蔬、湖北小龙虾等区域品牌。
3. 产供销一体化:“订单农业+原料基地”模式普及,中央厨房与合作社直采,大品类对接规模化生产、小品类多产地联动,采购成本下降15%+。
4.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流量与线下履约结合,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整体销量提升20%+、利润提升10%+。
宏观层面,产业处于整合洗牌期,中小企业将被淘汰或兼并,头部企业需抓住“出海”与“数智化”机遇,结合“十五五”规划与美元降息趋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向高效、协同、智能的成熟生态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