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收钱吧实体商业活力指数报告》PDF下载(免费)

其他报告10小时前发布 餐小盒
9 0 0

已购买

订单号:免费
annex2025年收钱吧实体商业活力指数.pdf
提取码:pzhF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报告由收钱吧指数课题组发布,报告时间为2025年7月,聚焦线下实体商业活力,涵盖实体商户经营、线下消费者、城市实体商业等多维度指数及分析,同时提供指数构建逻辑、计算方法与数据说明,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及消费者提供实体商业发展的数据参考。

编制背景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且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关键,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2.5%,远超投资与净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但传统消费领域宏观指标存在滞后性、商家与消费者结构差异被掩盖、服务消费被低估等局限。基于此,收钱吧构建实体商业活力指数,以补充传统宏观指数,通过科学方法挖掘实体商业趋势,推动消费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指数核心特色与构建体系

(一)指数核心特色

1.广泛覆盖范围:覆盖收钱吧服务的数千万实体商户与7亿消费者,行业涵盖餐饮、生活百货、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多个业态,商户类型既包括中小微商户,也涵盖国际一线连锁品牌及国内知名大中型连锁消费企业。

2.全面特征覆盖:在实体消费中完整覆盖“人、货、场”的特征,兼顾商户经营与消费者行为维度,避免单一视角分析的局限性。

3.高时效性与细颗粒度:以月为更新周期,相较于统计局季度抽样调研、月度汇总的模式,能更灵敏捕捉消费趋势拐点;同时可提供商户、消费者、行业、省市地区及各交叉维度的细分指数与分析视角。

4.城市对比功能:同步发布中国各城市实体商业活力榜单,助力观测不同城市实体商业的趋势变化与横向对比情况。

(二)指数构建原则

1.真实性与聚焦性:基于到店消费场景的真实交易数据,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要求,数据来源涵盖真实实体商户、消费者、交易场景与行为;核心关注实体商业的品质、活力与趋势,在指标体系与评分中纳入多元发展维度,避免“唯经营结果论”。

2.可比性:确保指数在跨时间周期(如同比、环比)、跨地区之间具备可比性,同指标维度下也可对比;需注意的是,跨行业指数比较无法完全反映行业间实体商业活力高低,行业间分值差异受规模体量、发展时间长短等综合因素影响,需结合地区与时间维度综合分析趋势。

3.及时性:以月为维度更新,及时反映消费拐点变化与趋势,弥补传统统计方式周期较长、对趋势反应滞后的不足。

(三)指标体系框架

实体商业活力指数从商家经营健康度与消费者活力两个核心视角构建,其中实体商户经营健康指数与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各占50%。

实体商户经营健康指数:从经营情况、发展趋势、多样性三个维度评估。经营情况维度包括新增规模(反映新店规模与趋势)、同店营收(体现老店经营情况)、客单价(反映单笔消费金额);发展趋势维度涵盖留存度(体现老店生命周期)、连锁化率(反映非单店经营规模与趋势)、数字化率(体现商户数字化经营普及度);多样性维度包含行业丰富度(反映实体业态丰富程度,侧面体现服务型消费发展趋势)、消费吸引力(反映实体商业对非本地消费者的吸引力)。

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从消费意愿与消费多样性两个维度评估。消费意愿维度包括金额同比增速(反映消费者长周期消费金额涨跌)、频次同比增速(反映消费者长周期消费频次涨跌);消费多样性维度涵盖节假日消费活跃度(体现假期文旅消费活跃程度)、行业多样性(反映消费者消费业态是否单一)、地区多样性(反映消费人口流动持续性)、消费结构均衡度(反映消费者消费意愿差异程度,非指数越大越好,数值接近0代表差异越小)。

(四)指数计算方法

1.无量纲化处理:因原始指标性质与计量单位不同,需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数量级差异。采用功效系数法,以2023年为基准期,将原始数据映射到[80,100]区间,确保结果的单调性与一致性。

2.加权计算:综合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主观赋权通过征求行业专家意见,对各级指标匿名评分取均值;客观赋权采用熵权法,利用数据本身变异程度确定权重,需对原始数值取对数后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指标信息熵。

3.指数合成:将底层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其权重加权计算得到二级指数,进一步加权得到一级指数,最终将一级指数按权重计算得到总指数(实体商业活力指数)。

4.城市榜单形成:按上述计算方法,以城市为维度统计得到各城市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再根据指数得分排序形成城市榜单,且城市间、同城市不同时间周期的指数得分均具备可比性。

(五)数据代表性与样本处理

1.数据代表性:收钱吧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门店综合服务商,已服务超1000万商家,累计服务人次超850亿,日服务人次超5600万,产品覆盖超600个城市;其餐饮、零售行业同店交易额同比数据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应行业同比数据拟合度高,相关系数分别达0.9与0.84,服务性行业同店交易额累计同比趋势也与社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趋势基本一致,样本在线下到店消费场景具备较强代表性。

2.样本处理:参考国家统计局对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为中小微型企业)及中小微企业规模分布(中型1.3%、小型13.2%、微型85.3%),结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企业占比,将指数样本中中大型连锁品牌商户权重调整至45%,其余商户按中型1%、小型8%、微型90%分布,确保样本结构与官方公布规模占比基本一致。

二、2025年7月指数表现与结果分析

(一)全国实体商业活力指数整体情况

2025年7月全国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得分为82.0,线下商业活跃情况较6月有所回升;分值同比下降3.2%,但降幅较上月略有缩窄,显示全国实体商业整体呈现企稳复苏的态势。

(二)实体商户经营健康指数表现

7月实体商户经营健康指数为82.6,同比下降5.6%,降幅较上月减少1.4个百分点,商户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不同维度表现存在差异:

经营情况:新增规模指数为95.2,继4月达到近半年最高值后有所回落,但同比基本持平,表明实体商业年后开店潮在大幅恢复后趋于稳定;同店营收指数为61.5,同比大幅下降16.4%,反映老店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营收恢复面临较大挑战;客单价指数为81.2,与去年同期相近,除过年期间因年货采购需求旺盛导致客单价升高外,近几个月客单价水平相对平稳。

发展趋势:留存度指数为96.9,同比基本持平,说明老店生命周期保持稳定;数字化率指数为119.2,同比大幅增长14.5%,反映商户数字化经营需求越发成熟,同时SaaS技术持续进步、工具成本与获取难度下降,推动商户数字化转型加速;连锁化率指数为95.7,同比下降约5.3%,略有回落,可能受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商户通过连锁化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意愿有所减弱。

多样性:行业丰富度指数为106.7,同比下降9.0%,实体业态丰富程度有所降低;消费吸引力指数为101.9,同比增长1.2%,反映旅游经济进一步趋热,实体商业对非本地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三)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表现

7月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为81.4,同比基本持平;从长期趋势看,消费者活跃度在2024年经历下行后,2025年已保持相对稳定,消费的意愿和行为并未被进一步压缩,成为引领实体消费企稳复苏的重要支撑,具体维度表现如下:

消费意愿:金额同比增速指数为77.1,同比增长3.1%,表明消费者在长周期内消费金额呈增长趋势,消费能力逐步恢复;频次同比增速指数为81.3,同比下降3.6%,消费者消费频次有所减少,可能呈现“单次消费金额提升、消费频次降低”的特点。

消费多样性:节假日消费活跃度指数为95.5,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假期文旅消费保持稳定;行业多样性指数为75.9,同比下降10.7%,消费者消费业态趋于集中,对单一类型消费的偏好度可能提升;地区多样性指数为96.1,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消费人口流动保持稳定;消费结构均衡度指数为93.8,同比增长11.5%,消费者消费金额差异程度缩小,消费结构更趋均衡。

(四)城市实体商业活力指数榜单与分析

重点城市中7月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分值TOP10的城市依次为贵阳、西安、海口、南宁、上海、成都、苏州、深圳、昆明、大连,新一线城市(如成都、苏州)和二线城市(如贵阳、西安、海口、南宁)表现亮眼,一线城市中仅上海、深圳进入TOP10。

从高排名城市的共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户同店营收指数较高,部分城市受益于2024年同店营收负增长后的恢复性增长;二是商户行业丰富度指数排名靠前,反映这些城市实体商业业态更具多元化优势。其中,海口的综合指数及同比表现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其线下消费者活力指数较高,具体体现为消费金额与消费频次指数均处于高位,反映出海口消费者旺盛的线下购买意愿和较强的消费能力。

从整体城市分布来看,多数城市的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处于80-90区间,同比变化处于±4%之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的指数分值和同比变化相近,城市间差异较小。

三、数据局限性与报告说明

(一)数据局限性

1.样本在外卖、团购等非到店支付场景的覆盖范围相对有限,难以全面、完整地描绘整体实体消费市场图景。

2.样本数据受收钱吧商户覆盖规模与结构的制约,虽已通过权重调整优化样本结构,但仍无法完全代表所有类型的实体商户。不过,线下到店消费仍是中国消费经济的主要形式,且收钱吧在线下四方支付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高,商户结构也逐步从中小微拓展到大型连锁品牌,因此本指数在线下到店消费场景上仍具备一定数据代表性,能切实、客观地反映实体商业的发展态势。

(二)报告使用说明

本报告仅分析了指数的直观特征,这套指数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与其他经济社会特征匹配进行深入分析。收钱吧欢迎各界人士使用并分析本套指数,如有使用本数据,请注明指标名称“收钱吧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并注明引用来源:收钱吧指数课题组,《实体商业活力指数,2025年07月》。

四、课题组与专家组成员

(一)课题组成员

策划:金麟
统筹:谈毅敏、张小真、孙欣芸
业务合作:陈迪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孙欣芸、杨帆

(二)学术支持与专家团队

1.学术支持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

2.专家组成员:

黄丹阳: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吴玉章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北京市消费大数据监测子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模型、大规模数据计算,关注统计理论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于JRSSB、JASA等权威期刊。

张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具有中欧平台资源,研究侧重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和商业道德、中国民营企业和金融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企业创业杂志》《国际商业研究杂志》等学术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