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由中国饭店协会与美团联合编撰发布,
依托美团平台海量交易数据与商户动态信息,系统剖析火锅产业的规模态势、竞争格局、消费特征与未来方向,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核心聚焦 “细分创新与价值升级” 两大主线。
一、行业规模:正餐顶流地位稳固,连锁化加速推进
市场体量持续扩容
火锅品类稳居正餐赛道核心地位
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火锅门店数量在正餐门店总数中占比达 20%,连续 4 年位居美团线上正餐品类门店数量榜首,远超烧烤、特色菜等品类。2023 年行业规模已接近 6000 亿元,2024 年突破 6175 亿元,增速 5.6%,略高于餐饮大盘整体水平,预计 2025 年将站上 6500 亿元台阶。
门店扩张呈现 “三段式增长” 特征:2023 年初稳步增长,年中略有调整,年底快速回升,至 2024 年 1 月较 2023 年 9 月新增近 6 万家门店,虽 2024 年存量企业较上年减少 3000 余家至 47.9 万家,但整体扩张动力仍足。消费端表现强劲,过去 3 年火锅在到店餐饮订单量与交易金额中均连续排名第一,2023 年订单量占比超 29%、交易金额占比超 27%,增速均接近 80%,且订单与交易金额排名高度吻合,显示消费转化效率极高。
连锁化进程提速
行业连锁化率持续提升,2024 年达到 28.6%,较 2023 年的 27.8% 进一步增长,显著高于餐饮行业 23% 的整体水平。头部品牌规模化优势凸显,锅圈食汇跨入 “万店俱乐部”,海底捞门店数与团购订单量均稳居行业首位,成为赛道规模化扩张的典型缩影。不过行业分化明显,头部品牌开店更趋谨慎,中腰部品牌则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商户逐步退出市场。
二、市场格局:传统与新兴并行,区域差异显著
品类结构:双轮驱动显活力
传统品类主导市场:川渝火锅保持绝对优势,门店数量占火锅全品类的 31% 以上,2023 年以三成左右的门店数量贡献了近五成的团购订单量,其中重庆火锅、四川火锅、串串香是核心支撑品类,展现出深厚的消费基础。
新兴品类爆发增长:本地鸡窝火锅、打边炉 / 港式火锅、黑山羊火锅、菌菇火锅等细分品类增长迅猛,2023 年团购订单量较 2022 年增长均超 1 倍,菌菇火锅增速更是突破 2 倍;椰子鸡、螺蛳粉火锅等小众品类同样表现亮眼,增速超 10%,成为行业新的增长亮点。
区域分布:多点开花促增长
城市等级分化:新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成为核心增长极。下沉市场凭借 77.55% 的人口基数优势,火锅团购订单量增长 TGI 位居前列,门店占比已达 53%,成为主力市场;一二线城市(含新一线)仍是核心消费阵地,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 29%,二线城市占 20%,一线与三线城市各占 16%。
省份特色鲜明:四川省火锅门店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广东、河南紧随其后;宁夏、甘肃、重庆、安徽、广西等地的火锅订单量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位居全国 TOP5,天津、河南门店增长率较高,区域活力十足。各省市热门品类呈现地域特色,如内蒙古偏爱牛羊肉火锅与重庆火锅,云南主打菌菇火锅与本地火锅,海南三亚则以海鲜火锅和椰子鸡火锅为特色。
品牌竞争:新旧势力交锋
头部品牌格局相对稳定,海底捞持续领跑,呷哺呷哺、袁记串串香、小龙坎等传统品牌保持较强竞争力。同时新兴品牌崛起迅猛,赵美丽、萍姐火锅、朱光玉火锅馆等品牌的门店数与订单量增速均进入行业 TOP10,其中赵美丽成为门店数与订单量增长率双榜首品牌,川渝火锅品牌与火锅鸡、小火锅等细分品类品牌构成新兴势力的主力军。
四、消费特征:人群分层明确,需求多元升级
人群画像:偏好差异显著
性别与年龄:女性用户占比 55%,略高于男性的 45%,女性偏好串串香、重庆火锅、鱼火锅,男性则更青睐潮汕牛肉火锅、牛羊肉火锅、四川火锅;年龄上以年轻人为绝对主力,25-30 岁群体喜爱度最高,20-25 岁、30-35 岁群体紧随其后,18-35 岁群体整体占比达 80%,60 岁以上群体喜爱度相对较低。
群体细分:不同收入与身份群体需求分化,都市中产更爱牛羊肉火锅,小镇中老年、都市蓝领、都市银发群体更偏爱四川火锅;消费场景以午餐(26%)和晚餐(58%)为主,占比超 8 成,同时夜宵(7%)与下午茶场景需求逐渐显露,场景多元化趋势明显。
消费偏好:品质与性价比并重
产品选择:单品偏好呈现地域差异,胡椒猪肚鸡、嫩牛肉等单品广受欢迎,其中江浙沪福州地区偏爱胡椒猪肚鸡,川渝地区钟情鲜毛肚;搭配方式同样具有地域特色,川渝地区火锅搭配酒,江浙搭配双腊煲仔饭,云南搭配牛肝菌炒饭,北京搭配麻酱烧饼。
价格分层:100 元以内的火锅消费仍占主导,但 100-300 元区间的订单量增速显著,2023 年较 2022 年增长 3 倍,高端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不同价格区间品类分布各有侧重:100 元以下以串串香、小火锅为主,100-200 元聚焦重庆火锅、潮汕牛肉火锅,200 元以上则以海鲜火锅、打边炉 / 港式火锅等品类为主。
健康需求:消费者对健康化关注度提升,清淡锅底(如粤式猪肚鸡)和有机食材(富硒土豆)受追捧,低脂锅底、药膳火锅需求增长,健康标签成为品牌差异化关键。
四、发展趋势与行业建议
五大核心发展趋势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持续攀升的消费意愿,下沉市场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头部品牌加速布局,优质供给下沉成为关键抓手。
细分品类 “小而美” 转型:鱼蛙类、猪肚鸡、螺蛳粉火锅等细分品类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单品类小店凭借差异化优势或将切割大店市场,非遗食材、手工现做成为重要卖点。
火锅快餐化渗透高线:旋转小火锅凭借高性价比与 “一人食” 优势加速向北上广等高线城市渗透,南城香、小肥羊等品牌纷纷入局,抢占细分场景市场。
品牌 “副牌” 战略兴起:头部品牌通过多品牌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如海底捞推出定位更低端的 “嗨捞火锅”,通过覆盖不同价格带与跨界品类实现多元化发展。
“有温度的经营” 成新风尚:越来越多品牌如熊喵来了、锅圈食汇等加入公益计划,通过订单捐赠助力乡村儿童操场建设,在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
行业发展建议
企业层面:聚焦下沉市场与细分赛道双重机遇,头部品牌可通过标准化供应链与 “副牌” 战略扩大覆盖,区域品牌依托本土特色食材与文化强化差异化;加快健康化创新,布局低脂锅底、药膳品类,适配消费升级需求;借助数字化优化供应链与门店运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行业层面:推动连锁化与规范化发展,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助力中小品牌成长;加强品类创新引导,挖掘非遗饮食文化与火锅品类的融合潜力;建立健康化标准体系,引导行业向品质化转型。
区域层面:结合地方资源打造特色火锅 IP,如云南依托菌菇资源做强菌菇火锅品类,重庆深化火锅文旅融合;完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支撑下沉市场优质供给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